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究离子风除湿机理,获得影响除湿效率的关键参数,基于ANSYS CFX均质成核理论建立了除湿过程的三维空间多场耦合多相流数值模型,分析了集电极筒结构、流动、物性等参数变化对除湿效果的影响。基于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分析了电/流场耦合作用下流场速度、液滴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阐明离子风除湿机理和除湿过程。结果表明:渐扩形集电极筒效果最佳但难以并联组合;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除湿效果迅速减弱;温差的增大显著提高了饱和蒸汽凝结的效率;相比于入口饱和蒸汽,气液两相入口明显改善了圆柱形集电极筒内的整体凝结程度,且核心凝结区域不仅限于出口处的U形区域;而电压的增强可以促进气相凝结,但是电压超过38 kV之后,液相平均质量分数变化幅度很小;增加电极长度可以提高除湿效果,但当电极长度达到0.37 m时,继续增加电极长度液相平均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阀门的噪声是阀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流体噪声是阀门噪声中重要的源之一,特别是阀门流速较高时,流体噪声的影响更加突出。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声学计算方法,对某一种调节阀门的管路流体噪声使用瞬态方法和准稳态方法进行分析,并同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的密封性、可靠性及发电效率等性能,开展透平发电一体机性能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350 kW等级ORC发电装置,循环介质为R134a,船舶余热热源温度为60~90℃,冷源温度为9±1℃。利用试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透平发电机功率、效率以及冷却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负荷达到4 023 kW时,发电上网功率平均值为315 kW,透平轴功平均值为341.6 kW,系统稳定时,透平等熵效率达到79.22%;发电机效率达到92.55%,系统效率达到7.85%,相对于参考文献中几种常用的透平发电机技术方案,磁悬浮高速径流透平一体发电机具有较高的热功转换效率及发电效率,额定发电功率下用于冷却电机的工质流量仅为0.124 5 kg/s。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解决水下大型结构或大型声源的近场声全息(NAH)测试与噪声源识别问题,研究了基于矢量阵测量的近场声全息的运动声源识别理论.在统计最优平面NAH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声压-振速测量的运动声源识别方法,并通过水池实验研究证明该识别方法能对水下运动声源进行准确识别.该方法可应用于水下大型结构或大型声源NAH的连续扫描测试,有效地解决传统测量方式的测量工作量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电晕离子风除湿的机理,探究不同电压下等离子场与流场的分布以及影响收水效果的因素,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电除雾器一维等离子场,得到了电子与离子的分布规律和空间电荷密度;通过附加体积力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离子风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选取内置层流混合物模型进行两相流模拟,分析电场对电除雾器收集液滴的效果。研究表明:阳离子大量集中在电晕极附近,而阴离子则充满电晕外区,使得电除雾器内大部分区域充满了负电荷;由于阴离子受电场力而形成的离子风,在电除雾器内将空气吹卷至筒壁,而且随着电势差的增大,空间电荷密度越大,离子风速度越大。通过对比施加电场前后除雾器出口液滴浓度,发现离子风使得出口水汽量减少近25.8%,验证了电晕离子风除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