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开展陕西省地勘基金项目,在城固县毕家河-之字坝一带发现了超大型蓝晶石矿床,蓝晶石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略阳组第二岩性段的灰黑色含炭质蓝晶石石英片岩中,矿床成因类型属区域变质蓝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蜂窝体脱销催化剂锯切加工系统人工参与过多、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对蜂窝体脱销催化剂的物理特性、几何尺寸进行了分析,对现有蜂窝体脱销催化剂锯切系统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款集成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新型、高效、智能锯切加工系统,实现了自动进料输送、机器人上料、双端同步锯切、机器人下料、自动出料输送等工作流程,该系统采用了模糊PID控制策略来实现恒锯切力变进给速度的闭环控制,六自由度机器人与PLC控制系统的控制信息交互采用了Profibus总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蜂窝体脱硝催化剂智能锯切系统能够实现锯切系统的无人管理,大大降低由于蜂窝脱销催化剂工件锯屑毒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该系统具有高效、高精度和高智能化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3.
汉南杂岩体二里坝一带位于扬子陆块西北缘,区内岩浆岩发育,以晚元古代晋宁期侵入岩规模最大。区内铜(金)矿化点广泛分布,已发现铜沟湾、盘合垭、海家坝、铜硐咀、金牛岭、元山寺、潘坝等铜(金)矿化点。据笔者地质勘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铜(金)矿化产出可能与勉略洋盆发育过程和秦岭造山带巴山弧形的形成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金融IC卡以来,各商业银行陆续发行了金融IC卡,我国的目标是到2015年底实现金融IC全覆盖卡取代,停用磁条卡。但在实践中,一些因素制约了金融IC卡的发行和应用,特别是在昭通这样在欠发达地方推广金融IC卡制约因素更多,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1金融IC卡的特点1.1安全性高。由于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使用磁条信息盗录装置复制银行卡磁道信息,通过网上银行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重点选择了三原—阎良、周至—户县、临潼3处富硒区,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表明陕西省关中地区富硒产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蜂窝体脱硝催化剂材料脆性较高,严重影响锯切效率的问题,对蜂窝体材料锯切负载、锯切角度和锯切能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蜂窝材料的结构不连续特性进行了归纳,基于经典锯切负载建模理论和大量锯切实验负载分析,提出了通过最优锯切角度的设计来实现高效锯切。以锯切功为比较对象,建立了以锯切角度为基础锯切负载模型,得出了最优锯切角度,并进行了多种角度的锯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锯切角度45?对应的锯切负载明显小于其两侧的锯切负载;同时,从锯切负载的幅值分布来看,锯切角度为45?的锯切负载波动明显小于35?和55?时的幅值,说明其稳定性也最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金属带锯床锯切大型圆环类工件存在的锯切效率低、精度差和能耗高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锯切系统。不同于传统锯架进给锯切方式,所设计的大型圆环类工件的锯切系统采用工件进给锯切方式。分析了该锯切系统的主要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特别对工件旋转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西门子300系列PLC,设计了该锯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此外,基于经典锯切负载模型,通过对锯切过程中参与锯切齿数的分段计算,建立了该系统的锯切负载数学建模,并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切削进给方式改变后,所设计的锯切系统不仅锯架体积较小,而且锯切效率、精度、能耗以及带锯条使用寿命等指标较传统带锯床都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昌化铅锌矿的日处理50吨的小选厂,由于地居沿海前线,面临农村,靠近渔港,加之矿石中含有金、银等贵金属,所以采用氰化法受到了限制。从1965年底投产至今已八年多,一直用亚硫酸钠法分离铅锌矿石。现将情况及一些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广东石菉铜矿的离析—浮选厂,是我国唯一的用离析法处理难选氧化铜矿的选矿厂,也是世界上采用一段离析法生产的唯一工厂。在1971年试生产期间,遇到了处理量低、精矿品位低、回收率低和设备运转不正常等复杂问题,无法正式投入生产。经过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参数变化引起系统混沌振荡导致系统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浸入与不变(immersion and invariance,Ⅰ&Ⅰ)原理的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adaptive backstepping sliding mode control,ABSMC)算法,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首先,利用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