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所面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面对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又是一项相对灵活的工作。只有在遵守设计原则。发挥设计作用,掌握设计方法的情况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情况去设计。才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2.
3.
4.
5.
为了准确测量光源附近微区内的漫反射光分布,设计了一维光纤阵列探头,通过两个光开关的通道切换实现了对距离光源0.125~1.250 mm径向范围内10个位置漫反射光强的测量,空间分辨率为0.125 mm.实验测量的漫反射光分布与Monte Carlo(MC)结果相符合,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采用逆MC算法,实现了对生物组织模拟液光学参量的测量,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法,测定了五种缓蚀剂对浸没于8%盐酸介质中不锈钢的缓蚀作用,确定了在盐酸体系中对不锈钢具有较好缓蚀性的单组分、二元和三元缓蚀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在使用浓度为700 mg/L时,缓蚀率为90.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三乙醇胺、咪唑啉及硫脲复配后,缓蚀剂各组分浓度为单组分最佳浓度一半的情况下,缓蚀率分别达到为91.8%、90.8%和89.7%,缓蚀剂的成本得以下降;三元复配缓蚀剂中,咪唑啉-硫脲-乌洛托品和咪唑啉-硫脲-三乙醇胺两种缓蚀剂的缓蚀率均高于90%,且使用成本低,是理想的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扫描电镜图像表明,添加了缓蚀剂的金属表面腐蚀轻微,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点蚀倾向,缓蚀剂对金属表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无轴传动的特点,说明了无轴传动技术在柔印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田会娟  郝斌  吴楠  田亚峻 《材料导报》2015,29(24):16-18
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纳/微ZnO的过程中,当采用纯锌粉为锌源时,锌源易凝结成块.为了实现均匀的锌蒸汽蒸发速率,以混合SiO2的Zn粉为锌源,研究了纳/微ZnO产物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的变化规律.采用SEM、XRD和PL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上游产物的形貌变化较为显著,下游产物形貌变化较小.XRD结果说明所有产物沿c轴择优生长.PL表明下游产物绿光发射峰相对强度降低,紫外发射峰强度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三乙醇胺、碘化钾单独使用时在0.5 mol/L硫酸中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表明,单独使用3种缓蚀剂添加量较大。为了减少缓蚀剂用量,降低成本,进行了三元复配。通过正交及平行实验得到最佳三元复配缓蚀剂,当2-巯基苯并咪唑、三乙醇胺、碘化钾三者质量浓度比为1∶10∶3,总用量为14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6.58%。同时对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及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制出用量少、效率高的低毒高效缓蚀剂,采用失重法、电化学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邻甲苯磺酰胺(OTS)、碘化钾(KI)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的三元缓蚀剂在0.5 mol·L-1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三元缓蚀剂最优浓度比为OTS∶KI∶CTAB=15∶6∶5,总浓度130 mg·L-1时,缓蚀率可达98.18%。添加三元缓蚀剂后腐蚀过程的活化能增大,说明腐蚀反应更难发生。三元缓蚀剂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碳钢表面的吸附为自发的弱化学吸附过程。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计算的缓蚀率均与失重法一致。极化曲线表明三元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SEM微观相貌可看出添加三元缓蚀剂后,碳钢表面几乎无腐蚀痕迹,说明三元缓蚀剂分子之间具有缓蚀协同作用,形成了致密牢固的保护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