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水利工程   1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前,当中国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时,海外工程界和环保人士亦即开始了对三峡工程的关注。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之后,这种关注骤然增多。除了各国媒体对三峡工程的零星报道之外,一个自称是加拿大非政府非盈利环境保护组织能源探索与研究基金会(Energy Probe Research Foundation)还于1998年特地出版发行了《三峡探索》电子杂志,以专门提供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和中国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各国媒体对三峡工程的零星报道不成系统也不便检索,《三峡探索》是连续性的报道。《三峡探索》上的文章,或许可以代表海外人士早期对于三峡工程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后泥沙淤积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三峡水库从135米高程蓄水至156米高程后,水位大幅抬升,泥沙淤积问题再次引起关注。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了解到,从多年监测结果可以看到,长江上游来沙量持续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情况也比预想的要好。1946年至1976年这30年间的水文资料记载,长江宜昌段年均泥沙量约5.38亿吨。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江段的泥沙量下降,2002年年均输沙量已降至3.8亿吨左右。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分析认为,长江泥沙含量并不大,每立方米平均含沙量1.2公斤,由于筑坝拦截、水土保持、雨量…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我国水电业界好事连连。从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一批批来自国内国外的水电精英齐聚昆明、北京、湖北宜昌,纵论新形势下的水电开发及未来,可谓盛会空前,盛宴不断。下面是关于三个论坛的概略报道。  相似文献   
4.
Torstein Sjotveit在其发言中说,他们希望在全球性的范围内来讨论可持续性的问题,因为目前的能源使用是没有办法持续的。全球有20%的人口使用了50%的资源,而且也占据了全球50%的收入。从1990年到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高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显示出发达国家并没有正视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是没有办法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与环境保护部李翀教授24日在"气候变化"专题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三峡水库温室气体监测与减排效益》的发言。李翀介绍了对三峡水库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范围、方法、过程与结果。李翀介绍说,通过对三峡水库温室气体的原位监测研究发现,三峡水库不是CH4威胁源,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低,三峡水电是低碳能源。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水电开发的典型,其拥有的巨大的低碳、减排效益,体现了水电这一能源形式  相似文献   
6.
古人有言,天生万物,各有其位。佛又说,万物众生,一律平等。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曾经,出现过人为鱼鳖,然而更多的,还是鱼为人食。其实,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而在人类早期朴素的情感、认知状态下,先民们也谦逊地承认动物对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以形形色色的图腾崇拜予以再现,譬如我们中国人就崇拜龙。  相似文献   
7.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以及磨损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718钢的组织、硬度及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718钢的显微组织、洛氏硬度及干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与热轧态718钢相比,经860℃油淬+200℃回火处理后,718钢的硬度提高显著,其硬度可达49.5 HRC,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718钢经860℃油淬+200℃回火处理后,磨损量和平均摩擦因数最小,表现出优异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8.
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樱花下,永作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寿命变长:人类可望自己控制"从到七十古来稀",这是100年前人类寿命的真实写照。然而现在,联合国人口署已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得益于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婴儿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种卡介苗,许多疾病被彻底赶走:走进医院,医生可能建议你拍张X光片,使得诊断准确又快捷;避孕技术的发现,大大缓解了世界人口压力。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避孕药、器官移植、人造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