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一、石油焦的用途石油焦是含灰分極少的优良碳質材料,它的用途很多:可以制造电弧爐制鋼用的电極与电解、制鉛用的陽極糊、电解食鹽用的陽極和其他許多电解过程用的电極;另外,在許多冶金过程中还可用作还原剂,亦可作为制造碳化硅的原料;近年來,化学工业、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煤沥青的构成、溶提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现状作了较系统的介绍与评论。对于沥青的一些工艺性质如粘性性质等与溶提组份的关系做了论述。对于有争议的Q1组份的性质作了较深入的讨论。文章还试图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组份作出尽可能清晰的描述,并在沥青的工艺性质与各组份之间建立联系。文章还对沥青作为炭素材料粘结剂应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石墨电极的制造过程中加入氧化铁粉,可以对石墨晶体的增长起催化作用,同时还可对因硫而造成的晶胀现象起抑制作用。因为无论是采用高硫石油焦还是低硫石油焦作为原料制造石墨电极时,国外许多厂  相似文献   
5.
电极企业的实践证明,在电极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缺陷(空头、裂纹、孔隙率高等),大多数都出现在焙烧炉装炉时向上的一头。在对一批400毫米的石墨化电极进行研究时查明,被取样分析的电极中68%是上头有缺陷的。主要的缺陷是孔隙率高。为了查明不同装炉高度上电极焙烧条件所产生的影晌,在一台30室的焙烧炉内进行了研究,这个炉子每室6个电极箱,炉室容积为49  相似文献   
6.
小炭素厂有一些是工序齐全的厂,包括从原料锻烧、破碎筛分、混捏成型、焙烧、石墨化、浸渍和机加工等工序。但是这样的厂不多,特别是近几年建的一些乡镇企业。这类企业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前部工序建起,即先上焙烧以前的各工序。有一些厂只上破碎筛分、混捏成型和焙烧工序,而没有锻烧工序。另一种是先上石墨化和机加工。生产一段时间之后,技术力量增加了,经济实力充实了,然后根据情况,再把所缺的工序补上。总的方向是小而全。这主要是由于一次上,各方面条件不具备,以后如果不补齐,则由于协作厂家不能长期稳定合作,另外运输条件也受限制。从这些小厂的设备条件看,都不是很好的,有很多厂可以说是很不好的。由于这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提出了碳素材料热膨胀的“吸收模型。”其要点为,根据石墨单晶C轴和α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和晶体的择优取向与统计分布,求出各方向的热膨胀系数理论值α_X~0,α_Y~0以及体积热膨胀系数α_V~0,这些数值与实定数值的比值称为热膨胀“吸收系数”B。 B=α~0/α文中分析了颗粒料粒度、制品假比重、粘结剂量、原料石油焦煅烧温度与“吸收系数”B之间的关系。“吸收系数”B主要与原料和制品中微孔和微裂纹的数量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
煤沥青的组成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煤沥青的分部溶提方法,以及选择分部溶提溶剂的理论依据。论述了沥青的各溶提(纟旦)分与沥青性质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QI的种类、形成以及其对沥青作为炭素材料粘结剂的作用。文中还对不同焦化方式、不同蒸馏方式所产生的煤沥青中各组分的构成及性质作了介绍,并得出焦炉焦化产生的煤焦油用釜式蒸馏所得到的沥青最适宜用作炭素材料粘结剂的结论。另外介绍了沥青灰份中Na_2O含量与碳的氧化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炭材料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炭材料在人工器官方面的应用六十年代末,十分意外地发现某些炭表面具有罕见的固有抗血栓性质。这一发现吸引了一些医学工作者和炭材料科学工作者进行有关炭的血液相容性,以及其与晶体结构和表面化学及表面形态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导致了炭材料在各类人工器官中的广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