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0篇
综合类   9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通过固液掺杂、等静压压制、中频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的氧化镧、氧化钇、氧化锆三元掺杂成分比例的钨电极材料烧结棒材,探究了不同成分配比对样品显微组织、第二相粒子分布以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镧、氧化钇、氧化锆三元复合添加能够有效改善第二相粒子在钨基体中的分布形态,降低第二相在晶界的过度富集,提高钨电极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并且当添加成分镧、钇、锆质量比为3:1:1时,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致密度可达96.04%,显微硬度可达549.37HV0.3,抗压强度可达3785MPa,原因是此配比下第二相粒子最为细小均匀,弥散程度最高,对基体晶粒的细化作用最好,该配比下钨基体平均晶粒尺寸达到10.3μm。  相似文献   
2.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红外辐射为信号源的武器装备(红外夜视仪、 红外制导导弹等) 的识别、 探测和追踪能力越来越强, 使战斗机、 车辆和坦克等武器装备极易受到攻击甚至摧毁。 为了应对这些红外威胁, 提高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多种技术手段被研发和应用, 其中红外隐身涂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单介绍红外隐身涂层的工作原理, 从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两个方面综述目前红外隐身涂层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和发动机燃烧室温度的提高, 金属类隐身涂层材料已无法满足环境使用要求。 CeO2 具有较高熔点、 抗氧化、 较低红外发射率等特点, 被认为是红外隐身应用的候选材料, 但其发射率仍无法满足 高温红外隐身需求。 本文通过固相反应法对 CeO2 进行 La3+ 掺杂改性, 研究掺杂量对 CeO2 粉体红外发射性能的 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掺杂量从 10 mol% 增加到 30 mol%, 粉体在 3~6 μm 波段的发射率不断降低, 其中 Ce0.7La0.3O2 的红外发射率仅为 0.1。  相似文献   
4.
TiAl-based alloys sheet with thickness of 0.3-0.4 mm as well as dimension of 150 mm×100 mm wa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electron beam-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EB-PVD) method.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specimens in various states were analy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X-ray diffractometer(XR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deposited TiAl-based alloys sheet has good surface quality and is composed of γ, α2 and r phase. There is natural delamination inside the sheet, of which the microstructure is columnar crystal, and the component shows a gradient change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of substrate. After the vacuum hot pressing treatment and subsequent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 the columnar crystal transforms into the coarse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the delarnination phenomenon and τ phase disappear, α2 phase de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composition tends to uniformization.  相似文献   
5.
用EB-PVD法制备Ti-Al/Nb层板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成功制备了0.2 mm厚由24层Ti-Al和23层Nb交替叠加而成的Ti-Al/Nb层板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等与Ti-Al单层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i-Al/Nb层板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晰,层间距约为8 μm;Ti-Al层由γ相和τ相组成,其成分呈梯度变化,且平均成分与原始铸锭的成分偏差较大,但未发现Ti-Al单层材料中看到的分层现象;Ti-Al/Nb层板复合材料具有比Ti-Al单层材料更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6.
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制备的原位TiCp/Fe复合材料,采用PCBN刀具干式切削方法对其机械加工性进行试验.用45#钢与原位TiCp/Fe复合材料进行对比,以说明其可加工性.试验结果表明: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切削力比45#钢的切削力要大60N;切削升温比45#钢高出90℃;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45#钢相近;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与45#钢相似。  相似文献   
7.
La2Ce2O7(LC) 由于具有比 YSZ 更低的热导率、 更高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高温相稳定性, 是一种极具前 景的热障涂层陶瓷材料。 但该材料热膨胀系数在 200~400℃温度区间存在异常下降现象, 从而引起涂层过早失效 的问题。 目前, 通过掺杂 Gd2O3 可有效解决 LC 低温段热膨胀系数下降的问题, 但是, Gd2O3 改性 La2Ce2O7 热障 涂层最优掺杂浓度及涂层性能还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浓度 Gd2O3 改性 La2Ce2O7 材 料 ((LaxGd1-x)2Ce2O7(x=0,0.1,0.2,0.3)), 研究了掺杂浓度对其热物理性能及相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 制备了(La0.8Gd0.2)2Ce2O7 (LGC)涂层, 研究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涂层的失效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La0.8Gd0.2)2Ce2O7 (LGC) 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 室温到 1400℃无相变, 并且经 1400℃长时间热处理无相变; 其制备的双陶瓷结 构 LGC/YSZ 热障涂层 1100℃热震次数可达到 109 次, 较未改性 LC/YSZ 热障涂层提升了大约 60%; 两种涂层的 失效模式相似, 均为陶瓷顶层烧结引起的片状剥落失效。  相似文献   
8.
在热喷涂工业生产过程中,喷涂制备不同材料体系的涂层之前需要对送粉路径(送粉罐、送粉盘、搅拌器、送粉管路、送粉针)进行清理,但由于送粉路径内部结构复杂且存在静电吸附效应,使得残留于喷涂系统的粉末无法被完全去除,通常以微量杂质颗粒的形式被带入新涂层,进而影响新涂层的性能。为此,本文研究了在单晶基材表面采用高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MCrAlY涂层过程中,送粉路径残留的WC杂质颗粒(WC-10Co4Cr)在涂层及涂层与基材界面处的遗传演变行为,分别采用SEM、EDS分析了WC杂质在喷涂态、热处理态涂层中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WC杂质颗粒确实存在于MCrAlY涂层中,并在后期热处理及氧化试验中进一步分解而固溶于涂层中,甚至扩散至单晶基材内部引起含W碳化物的生成,影响涂层及单晶基材的显微组织,改变局部的成分均匀性。同时,本文还采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了热力学计算模拟,辅助分析了WC分解及W与C元素在显微组织中的遗传特性。对于WC类粉末和MCrAlY粉末共用的HVOF喷涂设备,建议给MCrAlY粉末配备单独的送粉路径,以确保涂层的纯净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纳米防污陶瓷涂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Cr合金为底层,含防污成分的纳米Al_2O_3-13%TiO_2为面层,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纳米防污陶瓷涂层。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涂层截面形貌、孔隙率、显微硬度及结合强度的影响,探讨了涂层的防污性能,获得了较优的喷涂工艺参数:Ar流量3.6~3.8 m~3/h,H_2流量0.4 m~3/h,电流400~420A,电压150V,喷距100mm,送粉量30g/min。采用较优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纳米防污陶瓷涂层孔隙率可达0.8%,HV_(0.3)≥987,结合强度≥35.15 MPa,并且抗海生物附着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火焰喷涂方法制备镍/石墨可磨耗封严涂层。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制备硬度适中的镍石墨涂层,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热冲击以及微观结构等进行研究。试验发现,镍石墨可磨耗封严涂层结合强度、热冲击等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