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钢壳对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镀镍钢带、不同工艺制作的钢壳制作无汞LR6、LR03电池,探讨钢壳对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钢壳的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初始期电性能无明显差异。但电池储存以后,除开路电压没有明显差异以外,闭路电压、短路电流、内阻、重负载敢电持续时间等电性能均有显著差异;较轻负载的放电性能与低截止电压的放电时间差异不大。钢壳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池储存以后的电性能上。极化与电接触特性的差异是造成不同钢壳电池放电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纤维/棉(50/50)混纺纱为原料,在电脑横机上开发出空气层组织织物.然后以其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分析法,对经过前处理的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研究,得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4.
对石棉尾矿进行预先煅烧和研磨处理,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研磨时间对石棉尾矿硫酸铵焙烧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的预处理条件: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1 h,研磨时间为18 min。经过预处理后,石棉尾矿硫酸铵焙烧氧化镁溶出率从70.03%提高到95.29%。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167 dtex/144 f涤纶低弹丝为原料,在20针/25.4 mm的迈耶·西MCPE2.4型大圆机上开发了两款校车用提花绒布面料。阐述面料的花型设计方法,如图案和色彩的设计要点与步骤,并详细说明面料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筒染工艺、设备参数、后整理工艺等,同时,给出面料的基本性能参数。通过对面料断裂强力、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等的测试与分析,得出该校车座椅面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而且其阻燃性和气味性等也能满足安全要求,为汽车内饰面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攀西地区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通过高温处理使高炉渣中钛组分富集于钙钛矿中,并确定了最佳磨矿时间。以硫酸和氢氧化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辛基羟肟酸为捕收剂、乙二胺四乙酸为络合剂进行单因素浮选试验,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矿浆pH为5~6,乙二胺四乙酸用量为2000 g/t,辛基羟肟酸用量为112.5 g/t,水玻璃用量为600 g/t。采用1粗3精2扫的开路浮选流程进行试验,获得了TiO 2品位为42.38%、TiO 2回收率为23.99%的钛精矿指标,精矿TiO 2品位较高炉渣原渣TiO 2品位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7.
(上接2012年第3期第54页)6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单因素确定6.1碳酸钠用量试验条件:活性蓝F-R染料2%(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元明粉25g/L,六偏磷酸钠1%(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浴比1:20,染时间30min,染色温度60℃,固色时  相似文献   
8.
胡志波  薛少林  王珍珍 《合成纤维》2012,41(2):23-25,47
对玉米纤维及其与棉的混纺纱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试验得出:玉米纤维单纤强力一般,断裂伸长率较大,纤维纤度较均匀;混纺纱的单纱强力较好,断裂伸长率较小,条干均匀度好,回潮率较低,导水性非常好,捻度均匀,毛羽较多,对温度比较敏感,耐热性一般,不耐强酸也不耐强碱。  相似文献   
9.
10.
调湿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健康环保材料。本工作以硅藻土(DE)和重质碳酸钙(GCC)为原料, 用焙烧法制备了硅藻土/重质碳酸钙复合调湿材料(DE/GCC)。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氮吸附法对样品的物相、表面官能团、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和孔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 在恒温高湿度环境(RH=70%、80%、90%; 30℃)下测试了样品的吸湿性能, 并进行吸湿动力学和吸湿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焙烧法制备的DE/GCC中生成了硅酸钙和氢氧钙石, DE/GCC的介孔含量增多, 易于形成毛细管凝聚。在相对湿度为70%、80%和90%恒温高湿度环境下, DE/GCC的36 h吸湿量分别达到7.213%、11.159%和14.701%, 分别提高到DE的2.1、2.9和3.0倍。吸湿过程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