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碳增强碳/酚醛材料的界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良全  张炜  卢嘉德 《功能材料》2004,35(Z1):1760-1763
研究了纳米碳粉强化后的碳/酚醛(C/Ph)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分析了纳米碳粉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粉能有效改善碳化后的碳/酚醛材料的界面结构,界面裂纹宽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分析和流变分析技术,系统地分析了耐烧蚀混合树脂体系——聚硅氮烷与烯丙基酚醛(PSN/AP)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与化学流变特性。DSC分析表明,该树脂体系的两组分间存在固化反应的同步性,表现为单一固化放热峰,外推起始和终止反应温度分别为168和338℃。该混合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特性无法用单一模型来描述,分析表明,当温度低于和高于起始反应温度时,可分别采用工程模型方程和阿累尼乌斯关系方程拟合。模型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针对VARTM成型技术,最适宜的注射温度在125℃左右。  相似文献   
3.
新型无机烧蚀材料的性能及潜在用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一新型石英纤维布增强无机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其良好的高温热稳定特性及在烧蚀材料领域具有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4.
透波陶瓷纤维是制备陶瓷基透波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体,其耐高温性能已成为制约高马赫数导弹天线罩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耐高温透波陶瓷纤维包括氮化硅纤维、氮化硼纤维、硅氮氧纤维和硅硼氮纤维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添加改性剂提高了酚醛树脂的韧性,对短切高强纤维、定长高强纤维、高强纤维织物、碳布、功能夹层等不同增强方案进行了试验探索.考核了不同材料体系的弯曲性能,进行材料工艺性能研究,模拟静力试验考核不同材料体系试验件的综合强度,实现了产品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炭粉改进碳/酚醛材料层间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纳米炭粉对碳/酚醛材料层间性能的改善,尤其是在高温和湿热环境下的效应,分析了纳米炭粉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炭粉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碳/酚醛材料层间性能最佳。添加纳米炭粉可显著提高碳/酚醛材料高温层间性能,改善耐湿热性。900℃碳化后,层间剪切强度为5.4MPa,而不含纳米炭粉时仅为1.7MPa。  相似文献   
7.
徽派建筑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外观形态,留给人们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材料,将徽派建筑进行了现代演绎,赋予了徽派建筑新的生命。文章分析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典型元素,探讨了各元素在现代的不同演绎,阐述了各种新徽派建筑发展中的现代适用性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8.
金属嵌件作为复合材料连接的一种主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成型工艺.本文通过试验,对在模塑成型中的原材料及成型工艺等因素进行验证,阐明可能影响镀锌金属嵌件在成型过程中变黑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有效手段解决镀锌金属件成型过程中表面变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并经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法制备106涂料的基料能提高涂料的质量和生产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工业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负荷需求逐步增加,使得电力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有色金属资源稀缺、电力传输的快速扩容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得电力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复合材料优异的可设计性,具有高强、绝缘、防腐、无磁等多重特性,决定了其可作为电力工程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目前主要应用有:电力导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输电线路的复合材料杆塔、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零部件与线路复合绝缘子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复合材料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这4种电力行业用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提出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还需大力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