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氮汽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氮汽车作为一种环保交通工具 ,与电动汽车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 ,亦是当前环保汽车的一大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对液氮汽车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国外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文章在阐述液氮汽车研究现状的同时 ,得出现有液氮汽车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措施 ,探索新型循环系统的原理以及各关键部件和过程的优化模型 ,为实用且环保的液氮汽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提出一种可用于该循环的新型高效蓄能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与传统的蓄热方式和蓄冷方式蓄能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分析,在相同蓄冷量情况下,新型蓄能系统的蓄能体积是传统系统蓄能体积的1/10以下,从而为促进蓄能装置小型化、推动小型太阳能空调的商品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一种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循环,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的弊端。这种新型混合式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发现影响系统COP值的因素主要是LiBr溶液浓度与低压发生器中的压力。在溶液浓度与压力的允许范围内时,新型循环的高压发生器再生出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提高高压吸收器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得出影响系统热力系数(COP)可达0.55,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填料间壁式低温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与加工方法;综述了发展概况;着重评述了理论研究方法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集热面积的因素;得出系统集热面积单耗的日逐时值;根据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确定集热器集热面积的新方法,并以2级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集热面积,优化系统,须对太阳能空调系统增设蓄热装置.太阳能吸收式空调运行在8:00~18:00时,系统所需的最小集热面积单耗为1.085 m2/m2,其对应的蓄热器的容积单耗为0.036 3m3/m2,且随着太阳能空调运行时间的缩短,最小集热面积单耗减小,蓄热器容积单耗增加.  相似文献   
7.
流程设计是低温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介绍了低压空分装置CAD的流程模块结构,包括流程计算的输入输出、数学模型与算法、程序的控制转移以及流程计算与单元设备设计计算的关系。所开发的CAD可对装置的设计和运行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效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高效混和吸收式制冷循环,并介绍了该循环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吸收式循环低压发生器的发生压力在冷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1198.8Pa~1998.0Pa变化,其热源可利用温差比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增大16.5℃~34.5℃,可用温差较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流程计算模块是中压空分装置CAD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流程计算模块的总体结构、输入窗口、流程计算与优化模型、流程计算与换热器计算模块和精馏塔计算模块的关系以及输出窗口。这对于更好地运用该CAD和开发新的你 液化分离系统CAD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影响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集热器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各设备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与压力。根据两级吸收式循环的特点,可以运用溶液混合观点构造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运用仿真程序得出了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在集热器出口温度在77.5℃左右时可以得到最大的整体效率,为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