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热法制备纳米级片状氧化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Al2(SO4)3·18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得六角形片状的γ-Al2O3,研究了不同pH值对前驱体产物AlOOH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RD、SEM、TG-DSC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的物相、形貌以及晶相转变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值对产物的形貌起决定性的作用,所制得的片状γ-AlOOH前驱物的粒径为50~150nm、厚度为10~20nm。将片状γ-AlOOH前驱物在600℃下焙烧4h,可得到保持原有六角形状、且尺寸基本一致的片状γ-Al2O3。  相似文献   
2.
在HT-1000型高温摩擦磨损实验仪上采用球面接触形式对WC-Al_2O_3复合材料进行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WC-Al_2O_3复合材料从常温25℃到600℃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与WC-6Co进行对比。采用SEM、超景深显微镜及XRD对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及物相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时,WC-Al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较小,摩擦磨损性能较好。当温度升至600℃时,WC-Al_2O_3复合材料磨痕表面逐渐有氧化物生成,摩擦系数减小,磨损机制由低温下的磨粒磨损为主转化为氧化磨损,WC-Al_2O_3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非晶合金带材的表面特征对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CO保护气氛对Fe80Si9B11非晶带材表面鱼鳞纹的形成及非晶合金带材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平面流铸法制备了Fe80Si9B11非晶合金带材,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磁性能测试仪研究了熔潭保护气体CO流量对非晶合金带材表面特征、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CO流量条件下制备的合金带材均为非晶态,且CO流量对带材厚度几乎无影响;随CO流量增大,熔潭周围气体密度和气压降低,熔潭稳定性增强,裹入熔潭的气体变少,带材贴辊面气泡尺寸变小且数量减少,带材表面的鱼鳞纹间距增大。当CO流量为0时,带材表面比较粗糙,观察不到鱼鳞纹;当CO流量为0.25和0.5 m3/h时,带材表面鱼鳞纹间距分别为1.5、2.3 mm。随CO流量增大,由于气泡对畴壁的钉扎和鱼鳞纹细化磁畴的协同作用,使带材矫顽力和铁损降低,振幅磁导率增大;磁损耗分离结果表明,随CO流量增大,磁滞损耗降低,涡流损耗增大,且铁损降低主要由磁滞损耗降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槽针电镀三价铬时常常存在针钩烧焦、阴极电流效率低的问题,分别采用石墨阳极和钛基尺寸稳定阳极(DSA)对SK5高碳钢槽针电镀三价铬。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显微硬度测量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采用不同阳极时槽针不同部位Cr镀层的微观形貌,以及槽针表面Cr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使用DSA能够提高镀液的深镀能力,使针槽内壁与外壁的Cr镀层形貌相近,都较为致密,针钩处镀层无烧焦现象。与采用石墨阳极时相比,采用DSA时所得Cr镀层的显微硬度更高,耐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