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颗粒细、药效好、用量少已成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近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过程成功制备出了中药复方肝炎制剂的超细粉体,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范围为1.0~5.0μm的复方肝炎超细粉体,且大部分粒子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及溶液浓度对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次之,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4 MPa,温度为60℃,进液速率为4.5 mL/min。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多排管相变蓄热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多排管蓄热器内填充石蜡和石蜡/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时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多排管蓄热器内填充两种相变材料时蓄放热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相界面移动规律等。模拟结果证明膨胀石墨的添加和多排管结构不仅缩短了蓄热器的蓄放热时间,而且使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对蓄热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泡沫金属相变材料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凝固/熔化模型,对填充以及未填充泡沫金属的2种相变材料蓄热球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在第1类边界条件下蓄热球放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填充相变材料的蓄热球相比,填充泡沫金属的相变材料蓄热球可以有效减少其放热时间,提高蓄热系统的放热速率。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结果,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吸入式给药既要求药物微粒有合适的平均粒径,又要求粒径分布在较小的范围内。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以四环素-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成功制备了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的四环素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好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和溶液浓度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研究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2MPa、温度60℃,溶液浓度15mg·mL-1,进液速度5mL·min-1。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红霉素超细微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临界辅助雾化(SAA)过程是近两年才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微粒的新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在药物超细化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自建的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实验装置上,以红霉素-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乙醇做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 μm的红霉素超细微粒,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混合器温度的影响最小,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进行控制;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优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0.5 MPa,混合器温度70℃,溶液浓度15 mg·min-1,进液速度9 mL·min-1.实验制得的微粒适用于吸入式给药.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用三维多孔支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几年组织工程用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技术及研究成果,传统技术包含微球烧结法、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热致相分离/冷冻干燥法、静电纺丝法、快速成型法等;超临界技术包括超临界CO2发泡法、超临界CO2乳剂制模法、超临界CO2静电纺丝法、超临界辅助相分离法、超临界CO2溶剂去除法、离子液体聚合物混合干燥法等.重点评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制备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新生力量,但也存在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及职业压力大、焦虑心理强烈等问题。从青年教师本身、教学学院和高校三个层面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型材料,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以下的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器压力、溶液浓度和进液速率均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较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0MPa、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10mg/mL、进液速度为3mL/min。  相似文献   
10.
构建仿蜂巢形多孔介质模型,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流体在其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模拟,考察不同初始流速、不同孔径大小等参数对多孔介质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内部的附着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内随初始流速的增大,流体剪切力增大,微生物在小孔内附着生长的几率降低;相同初始流速条件下,随多孔介质内部孔径的增大,适宜在多孔介质内微生物生长的区域减小,生物膜较难形成;多孔载体底层内的流速随载体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导致多孔载体底层的微生物因得不到营养物质而脱落死亡。模拟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流体流动特性参数为初始流速0.001m/s和模型结构参数孔径直径2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