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光电探测式溶液质量分数的实验光路,提出了利用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讨论了光路中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各种参数,分析了通过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理论依据。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同质量分数变化时转角变化,同时因为也等效增加了溶液池深度而增加了系统的响应灵敏度。搭建了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并针对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检测溶液质量分数的微小变化。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过多次反射放大了检测灵敏度,可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改性丝瓜络对铜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柠檬酸溶液中,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改性丝瓜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其对Cu(Ⅱ)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曲线,并通过SEM及XRD对碱处理前后的丝瓜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丝瓜络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SEM分析表明碱处理后表面有明显的沟壑;XRD分析显示碱处理后丝瓜络结晶度降低了13.4%。  相似文献   
3.
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由壳聚糖合成了一种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其对Cu(Ⅱ)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曲线,并通过FTIR及XRD对交联壳聚糖树脂产物和吸附Cu(Ⅱ)后的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在40℃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量为78mg/g,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的亲水性和其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赋予海藻酸钠水凝胶良好的吸附性能,成为处理水中污染物的理想吸附材料。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因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常用于污染物的吸附,与海藻酸钠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和丰富海藻酸钠凝胶的性能。针对海藻酸钠-碳材料复合凝胶吸附水中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以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和活性炭这3种碳材料为主线,简单总结了海藻酸钠-碳材料复合凝胶吸附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纳米CaCO3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原料丰富、性能优良的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填充改性方面,纳米碳酸钙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一些普通填充体系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本文综述了纳米碳酸钙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材料中的改性研究进展,并对纳米填充粒子和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及增强增韧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将和材料学科相关的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在《计算机在材料学科中的应用》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微波辐射在聚合反应中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微波辐射加热聚合反应的特点,及微波辐射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多孔微球。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添加不同成核剂,不同的黑白料配比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微球结构由脲和缩二脲组成;其表面具有不规则微孔结构,加入成核剂的颗粒表面较为有序,平坦;溶胀率随所用的有机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多孔微球的热稳定温度范围在200~450℃之间。加入不同成核剂,采用不同的黑白料配比微球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薛长国  滕艳华  杨占奎  刘银  张明旭 《广东化工》2013,(19):174-174,180
文章阐述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必要性,探讨了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并强调采用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对该课程基本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极性马来酸酐(MAH)为桥接剂,利用其上的酸酐基团和聚乙二醇(PEG)的端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用正交实验考察马来酸酐用量,加料次数,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参数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找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最后利用得到的产品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P-g-MAH、PP-g-PEG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