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双辊快速凝固技术在凝固特征及组织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关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制的内水冷双辊急冷设备在大气中分别将Al-Si12.7和Al-Si10-Cu4-Zn7-RE由液态直接一次制成厚度为0.1~0.3mm的薄带钎料,观察了薄带的金相组织,测定了其抗拉强度和塑性指标,并与普通晶态钎料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双辊快速凝固Al-Si合金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辊熔体旋转法制得的Al-12.45Si合金薄带具有亚共晶组织,Si相以粒状形态均匀分布于α—Al相基体.在成带及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于α—Al相中的Si已有部分析出.用XRD内标定量法确定在薄带激冷边和中心部位的α-Al相中Si的溶解度为13.5mg·g-1和7.1mg·g-1.  相似文献   
4.
快速凝固A1-Si基钎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单辊急冷设备和自制的双辊急冷设备,制得厚度为26-37μm和0.1-0.25mm的Al-Si基钎料薄带。在Dupont1090设备上,用DSC测定了钎料的熔化特性,结果表明凝态钎料液相点降低3-5℃,结晶温度区间缩小20℃左右,与普晶态钎料相比,快凝态钎料的润湿系数提高18%,强度提高28.4%,薄带钎料具有一定的柔性,便于某些场合使用,分析了钎料和钎缝的金相显微组织,测定了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
双辊快速凝固钎料薄带连铸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双辊快速凝固0.1~0.5mm薄带连铸机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分析了薄带成形过程,探讨了工艺规范参数对薄带成形的影响。平均冷却速度达105℃/s数量级,用JSM-35C电镜确定薄带为微晶组织,钎料薄带制造工艺简单,生产率高达5~7m/s。  相似文献   
6.
Y—1型铝基钎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Cu-P基非晶态钎料基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四元Cu87.6-x Ni8.3 Sn4.1Px钎料的非晶形成区,发现当x=11.9~16.5at%时,为非晶态合金。该非晶形成区比我们关于三元Cu90-x Nil0 Px钎料的研究结果要宽一些。还测定了四元CuNiSnP非晶态钎料的熔点、润湿性、钎焊接头机械强度、电阻以及显微组织随P含量的变化关系,发现随着P含量增加润湿性增加。而机械强度降低,讨论了其原因。综合所测定的性能指出,四元CuNiSnP非晶态钎料代替Ag-Cu基钎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熔体轧制成形凝固特征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平衡原理和液体轧制成薄带显微组织中晶粒尺寸,稳定冷却速度,凝固速度,界面传热系数等几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液体轧制过程中熔体传热属于理想冷却与牛顿冷却之间的中间冷却方式,冷却速度达10^6K/s,传热系数达10^6W.m^-2.K^-1数量级,凝固速度为3.34m/s。  相似文献   
9.
液体轧制Al—Si合金薄带的强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体轧制是将快速凝固技术引入连续铸轧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液体轧制Al-Si合金薄带的强度较未变质铸态的提高39%,塑性指标亦明显提高,这是由于液体轧制过程中液体处于速流动状态和一定压力双重作用下快速结晶凝固成开,从而改变了Al-Si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尤其是Si相的形态,尺寸其分布状态,使薄带获得了明显的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液体轧制是将快速凝固技术引入连续铸轧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液体轧制Al-Si合金薄带的强度较未变质铸态的提高39%,塑性指标亦明显提高.这是由于液体轧制过程中液体处于快速流动状态和一定压力双重作用下快速结晶凝固成形,从而改变了Al-Si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尤其是Si相的形态、尺寸及其分布状态,使薄带获得了明显的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