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认为,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中生代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新生代为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中生代坳陷都发育生烃潜力较好的白垩系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烃源岩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条件和油气运聚特征。因此,分析酒西盆地油气藏分布特征和成藏控制因素,有利于认识和预测六盘山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以便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
以取井芯井段岩相分析为基础,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八屋地区目的层段的测井沉积特征,依据八屋地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主要砂体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单井相的划分和多井相地层对比,并精细刻画出主要相的展布特征图,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科,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下段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划分为3个3级层序,即SQ1、SQ2、SQ3.通过井-震划分对比,建立了工区内韩江组下段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在等时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发育的3种岩性地层圈闭,主要受层序界面、最大海泛面、初始海泛面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二维、三维地震和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参考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丰、惠州、西江、恩平、白云凹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中T<'2><,3>的层序界面进行分析,共识别出4种界面类型,分别为削截型、下切峡谷型、顶超型、上超型,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揭示了下切峡谷型的分布特征.通过地震剖面横向的对比和分析,使T<'2>...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主干边界断层为铲式断层.沿断层走向不同地段的剖面形态也有明显的差异,有多个不同尺度的相对陡倾、呈内凹形态的断层面瀑布和相对缓倾、呈外凸形态的断层面缓坡。在主边界断层的断层面瀑布区,沙三下亚段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而在断层面缓坡处则发育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7.
最大熵谱分析技术是对测井曲线进行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INPEFA曲线),运用INPEFA曲线不同幅度的趋势拐点来识别不同级次层序界面。通过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南华区块阜三段GR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将阜三段III和IV油组划分为13个5级层序,进而在INPEFA曲线所建立的等时框架内对区块内距离相近的3口井进行井间的砂体连通性对比,得出在小层中各有2个连通性较好的砂层和油层组。INPEFA技术处理后的测井曲线可以提取出在常规测井曲线中隐藏的旋回趋势特征,从3口井变化趋势相近的INPEFA曲线来看,该区域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致相同,都是从水退到水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八屋地区深部营城组是该区产能接替的主要来源,由于断层关系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井间砂体精确对比一直是困扰该区勘探与开发的一道难题。以基准面旋回和可客空间变化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及综合录井资料,对八屋地区营城组进行了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等特征。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横向等时对比标志,建立营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9.
谢锐杰  王彬  张文明 《煤炭技术》2013,32(2):139-142
本文通过对高升油田沙河街组三段较全面的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研究,确定工区岩石相类型及沉积微相类型,最终为研究区域沉积微相展布规律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地震、岩心、测井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砂体厚度、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确定了吐哈盆地丘东地区西山窑组沉积相类型。由于工区北部几乎没有井的控制,我们借助地震反演方法,得到西三窑组砂组厚度变化图,从而对丘东地区沉积微相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河漫沼泽、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较为发育。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沉积相模式,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