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杨雪  陈久岭  李永丹 《石油化工》2004,33(Z1):1408-1410
采用程序升温氧化技术研究了分别由甲烷、乙烯和乙炔以及它们的混合气体为原料经催化裂解生成的碳纳米纤维的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碳纳米纤维的氧化活性与生成烃类原料和生成温度有密切关系.相同条件下,由不饱和烃乙烯或乙炔生成的碳纳米纤维氧化活性比饱和烃甲烷的高,在甲烷中添加一定量乙炔有助于提高生成碳纳米纤维的氧化活性,并且随着生成温度的升高,相应碳纳米纤维的氧化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云  王静  陈久岭 《中国油脂》2007,32(12):48-52
在镁铝复合氧化物上通过等体积浸渍法负载醋酸钾,煅烧后获得的碳酸钾均匀分布在镁铝氧化物体系中,二者发生的强相互作用使催化剂表面形成大量的强碱中心。随着醋酸钾负载量的增加,大豆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活性升高,当负载量超过20%时,反应4 h后生物柴油产率在80%以上,反应负载中碳酸钾会从镁铝氧化物表面流失。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研究了Ni Cu/Al2O3催化剂上甲烷裂解反应形成的碳纤维的编织行为,提出了宏观碳颗粒的形成机理是一个两步过程:初始阶段催化剂颗粒在少量碳纤维形成后发生进一步破碎,并被碳纤维包裹形成一次聚集体,而后这些一次聚集体再被后来生长的碳纤维编织成宏观的碳颗粒。同时,碳颗粒的比表面值受碳纤维生成量和助剂铜的加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鼓泡流化床中甲烷催化裂解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15Ni3Cu2Al(原子比)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氮气稀释的甲烷为原料,在流化床中对甲烷催化裂解制氢进行了研究。初始甲烷浓度范围为20%~50%,反应温度控制在500~680℃,临界流化高度为10~30mm。600℃时反应气体流量控制在250~360ml/min之间,流化床稳定操作可以在一定的反应时段内实现。当初始甲烷浓度为48%,反应温度600℃,产物氢气浓度达42%,且可以稳定维持在30min以上,能实现氢气的稳定生产。热力学计算表明试验值与平衡值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优化操作还可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脱C9塔分离效果差、C8芳烃收率低的技术问题,在技术上采用了高效规整填料塔的方法.在开车过程为解决分离效果差、液泛问题,对填料塔的精馏过程中进行了工艺摸索,找出了适宜的回流比和塔釜温度.同时提出了优化操作的合理、可行性建议.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FC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NiZnAl催化剂的前驱物,以催化热解法合成出了碳纳米管.管状、竹节状、鱼骨状和分叉状等多种形态的碳纳米管均被观测到.在碳纳米管生长过程中位于其顶端的准液态金属颗粒是其形成多种形态碳纳米管的关键.Zn的添加可能使得经煅烧和还原后的Ni催化剂的活性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裂解汽油的二段加氢反应主要是脱硫、烯烃饱和等反应.通过建立汽油加氢装置的二段加氢反应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对装置实际操作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找到影响装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指导装置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和ZnO对Ni/Al2O3在甲烷裂解过程中的调变作用和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TPR过程表明,ZnO或Cu的加入可以降低NiO与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中NiO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XPS研究也表明,ZnO或Cu的加入可以降低Ni的结合能,减弱了Ni与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气相生长碳纤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述了近年来气相生长碳纤维的主要研究结果,介绍了气相生长碳纤维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长机理、微观形态等。讨论了此种碳纤维高度石墨化的原因,并介绍了基体法与流动法气相生成碳纤维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性KMnO4溶液、浓HNO3/H2SO4混酸、中性H202溶液和高温熔融KOH分别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了氧化处理,用氮气物理吸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化学滴定和X射线衍射(XRD)对处理后CNTs的表面性质和体相结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处理前后的变化及其负载的Pd—Pt催化剂在萘加氢为四氢萘反应过程中的的活性。结果表明:KMnO4和混酸处理后,CNTs表面上形成了大量含氧基团,H2O2处理时含氧基团量生成量则较少,而KOH处理后生成的含氧基团量很少,但CNTs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同时也使其体相结构破坏。CNTs负载的Pd-Pt催化剂上萘加氢反应的活性随表面羧基类基团含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