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增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羟基封端的脂肪族碳酸酯-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增韧,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增韧EP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聚碳酸脂多元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分子二元醇、低分子聚酯二元醇为原料分别与碳酸二苯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五个系列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产品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确认。深入研究了原料配料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和体系真空度等因素对产物及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CPU/EPIP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由于两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以及接枝反应的发生,使体系中 PCPU 和 EP 的相容性得到改善。用溶胀法测定了 IPN 体系的交联密度,结果发现形成 IPN 后体系的交联密度相应比纯组分有所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 m(PCPU)/m(EP)=25/75处 IPN 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氰凝为聚氨酯树脂与一些添加剂所组成的化学浆液,遇水以后能立即发生化学反应而发气膨胀,并最终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有一定强度的凝胶体。它是当前世界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能灌浆材料,广泛用于工程的防水堵漏、地基加固及复杂地层的稳固等方面。例如,建筑物和地下工程的三缝(施工缝、变形缝、结构裂缝)堵漏与补强;建筑物基础、铁路路基、桥墩、码头桩尖等的加固;地下或水工构筑物(水池、水塔等)混凝土表面涂层防渗漏;自来水及化工管道在线快速修堵;地质钻井扩壁与堵漏;石油开采中的油井堵水;封串、补套等;采煤工程中的堵水及快速构筑防水墙;高级防潮、耐油、耐磨地板等等。总之氰凝材料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以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PHMCD)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4.4′一对二苯基甲烷二导氰酸酯(MDI)及1.4-丁二醇(BDO)合成线型聚碳酸酯聚氨酯.研究了其软段相的Tg、力学性能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随PHMCD含量增大,聚合物的拉伸强度增加,而熔体的表观粘度则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聚己撑碳酸酯二醇,聚丙二醇醚,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PHMCD和PPG二元共混物为软段的矣氨酯弹性体,研究了BSPU的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耐水解性和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7.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CPU/EPIP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由于两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以及接枝反应的发生,使体系中PCPU和EP的相容性得到改善。用溶胀法测定了IPN体系的交联密度,结果发现形成IPN后体系的交联密度相应比纯组分有所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m(PCPU)/m(EP)=25/75处IPN体系的力  相似文献   
8.
聚乙基醚碳酸酯二醇增韧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成以羟基封端的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惭基醚碳酸酯二醇(PEECD),并用于环氧(EP)树脂的增韧。探讨了PEECD的相对分子质量、加入量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差示扫描最热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韧EP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性能及结构形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制备聚氨酯预聚体,再由该预聚体、双酚A环氧树脂等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CPU-EPIP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CPU和EP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化学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热重分析研究表明:IPN在高温区存在单一玻璃化转变峰,当PCPU与EP的质量比mU/mE=25/75时,IPN的Tg最高且热稳定性最好。透射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表明,PCPU与EP的配比对IPN的形态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应力-应变测试发现:当mU/mE=25/75时IPN体系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碳酸酯聚氨酯(PCPU)与环氧树脂(EP)合成了一系列PCPU/EP复合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PCPU与EP的反应历程及表现反应动力学,表明两者间发生了接枝反应,受力实验数据表明:当PCPU/EP=10/100时PCPU/EP的冲击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呈现最大值,最佳PCPU/EP复合聚合物可通过调整PCPU中NCO/OH的比值和PCPU/EP组成来设计与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