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讲介绍除松香松节油产品分析以外的松香生产上常见的其它分析检验项目,包括松脂及脂液检验、水硬度测定、松香比旋值和结晶趋势的测定。 (一)松脂检验松脂检验旨在评定松脂等级和为生产提供原料品质等级的依据。检测的项目有松脂  相似文献   
2.
质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文中以磺化聚芴醚酮(SPFEK)膜为基膜,采用稀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在SPFEK膜表面原位复合一层聚苯胺,通过调整苯胺(An)单体的浓度,制得SPFEK/PANI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表明聚苯胺已经成功地在SPFEK膜表面复合。通过钒流单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苯胺单体的浓度为0.05 mol/L时,所制备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最高的H+传导选择性,所组装的钒流电池具有最好的自放电性能,在充放电流为50 m A/cm~2时,电池的库仑效率、电压效率、能量效率分别达到95%,83%,75%。  相似文献   
3.
以醋酸为催化剂,乙醇为分散剂,先将偶联剂KH-570经溶胶-凝胶过程,生成表面带烯键的硅溶胶,再将其与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共混,经过两种硅溶胶的交换、陈化等过程,使得工业化生产的常见硅溶胶的表面带上烯键,实现对工业化硅溶胶表面的烯键修饰。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表征手段对修饰改性前后的硅溶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的不饱和烯键成功接枝到纳米硅溶胶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5.
筑坝材料特性的研究是面板堆石坝设计研究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减少对工程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充分利用当地砂岩料和建筑物开挖料,本文以铜灌口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对筑坝材料进行了大型静动力三轴和大型流变试验等室内外试验研究,在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大坝静力应力变形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三维流变分析和坝坡稳定分析,合理优化了坝体填筑材料,确定了大坝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林业厅于1989年5月3日至6月1日在福建林学院举办了松香生产化验员培训班,由福建林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来自福建省松香生产或经营单位以及来自湖北省有关松香厂等共30个单位的53名学员,接受近一个月的培训,绝大多数通过了结业考核,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改性竹炭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改性竹炭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呈强酸性时,竹炭和改性竹炭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溶液呈弱酸性时。竹炭几乎不吸附;而改性竹炭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经1000℃高温煅烧和氧化改性后的竹炭的吸附效果最佳.溶液初始浓度减小,改性竹炭用量增大,吸附率增大.当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约为5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8h.采用一级、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拟合,表明二级吸附动力学比一级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改性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从橘皮中分离制备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从橘皮中分离制备黄酮类化合物.橘皮提取液经过过滤、浓缩、D101大孔树脂吸附、甲醇洗脱后,在室温、283nm波长、1.0mL的进样量和以流速为15mL/min的MeOH:H2O(0.5%HAc)=19:31做洗脱液条件下,用YEG-C18色谱柱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品液相色谱对照法、质谱特征离子峰法初步确定其中5种化合物为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异柚皮苷、新圣草苷,其它3种物质有待进一步鉴定.橙皮苷、柚皮苷、异柚皮苷、新橙皮苷的色谱分析纯度达到或超过99.0%.  相似文献   
9.
本讲以GB 8146-87松香试验方法为主,结合生产实际,介绍松香有关指标的测试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和计算等,请参见该标准)。 (一)颜色松香颜色的测定,本刊有关讲座中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仅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