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写技术是一种新型微加工技术,其加工过程不需模板并可在亚微米至厘米范围实现材料加工成型.墨水直写、喷墨打印和激光直写作为最常用的直写技术,具有强大的二维、三维成型能力和优异的成型精度,可实现金属、陶瓷、聚合物、水凝胶等复杂构型的程序化构筑,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组织工程、微流控等领域.阐述了这3种直写技术的构型原理和材料选择,重点介绍了其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中的应用,讨论了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空气弹簧动态特性拟合及空气悬架变刚度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研究车辆空气悬架的性能,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弹簧的刚度随弹簧载荷和工作高度改变而变化的特点。根据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试验数据构成一簇有规律曲线的特点,分别以弹簧工作高度和初始载荷为自变量进行两次曲线拟合,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方法代替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空气悬架使用条件下空气弹簧的刚度工作曲线方程。在悬架半车离散状态空间模型仿真的每个计算步长开始时,随悬架动挠度的实时状态来确定模型中空气弹簧的刚度计算数值,从而达到对空气悬架进行变刚度仿真分析的目的。采用此方法计算的某客车空气弹簧气压瞬态响应与滚下法悬架固有频率试验时测到的空气弹簧气压曲线更接近,提出的空气弹簧变刚度特性拟合处理和悬架模型变刚度仿真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4.
重型平台运输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燎  田晋跃 《工程机械》2001,32(12):16-19
对大型升降平台运输车动力转向系统的驱动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设计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统的控制与操作提供必要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利用超级电容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容器的复合电源方案,并针对ATMEL公司mega16单片机,应用数字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模块.介绍了再生制动的原理及其控制器主电路与信号采集电路,以及用C语言编写的各工作模块.试验调试结果表明,充、放电电流随电压变化时,数字PID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燎  戴俊  盘朝奉 《电池》2020,(2):187-190
基于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收录的985篇电池荷电状态(SOC)研究论文,运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知识图谱工具,对发文国家、核心作者、共引文、前沿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呈现。2010-2019年,电池SOC研究热度逐年上升;研究国家主要是中国、美国和德国等,机构主要为各国大学;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主要在中国和德国。准确高效地预测电池SOC是电动汽车管理系统的研究重点;电池模型的选择、改良及优化估算方法是动力电池SOC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拖拉机机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可靠性,针对遮挡障碍导致的信号衰落问题,提出了ZigBee机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可靠性评估模型。综合考虑无线通信模块故障率、数据处理模块故障率及两种衰落分布的链路质量,分别评估了平面和簇状结构下的可靠性。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节点单链传输在4 m以内较为可靠,存在主导信号的莱斯分布可靠性更为明显,且簇状结构优于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蓄电池不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和能量密度低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能源系统--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系统,并针对此系统提出一种全新的控制策略,主要利用超级电容支持大电流充放电的特性,以弥补蓄电池自身的不足.采用再生制动方式回收汽车刹车时的动能,提高车载电能利用率,进一步弥补蓄...  相似文献   
9.
在油井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事故和故障常会出现在原油开采的过程当中,井下落石、井下涌水和机械损害等情况对采油工作会造成影响。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较慢,仍然有着诸多的技术短板,因此大力推动我国修井技术的优化工作对于保证我国油井进行正常采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我国当前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工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