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 XPS、BET 和 EPR 方法对五种 SiC 晶须的表面成分、比表面、Si 悬挂键进行了测定。用TG-DTA 方法研究了表面涂层和未涂层的 SiC 晶须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iC 晶须的抗氧化性主要取决于起始表面氧含量;在表面涂覆 Al_2O_3,SiO_2和 Mullite 后,SiC 晶须无论是表面抗氧化性和体积抗氧化性均得到显著改善。表面抗氧化性的改善是由于涂层使 SiC 表面 Si 悬挂键减少,而体积抗氧化性改善是由于涂层增加了氧扩散阻力。  相似文献   
2.
用X光电子能谱研究具有高温超导特性的Y-Ba-Cu-O体系。研究结果表明Ba和Y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除Ba的氧化物外,还有氢氧化物及缺氧态的Ba。Ba的表面偏析与形成Ba(OH)_2有关。晶相结构对超导材料的表面原子组成及存放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正交晶相体系的Y:Ba:Cu≈1:2:3。而正交与四方晶系共存时Y:Ba:Cu≈1:2:2。  相似文献   
3.
用光电子谱(XPS与UPS)和俄歇直读谱峰形分析研究了Si(111)早期氧化和Si-O成键过程。说明氧吸附早期存在“过氧基分子”和氧原子在Si原子上顶位吸附两种状态。随着氧暴置量增加,过氧基分子逐渐消失,而第二层硅原子的背键位置被氧原子占有,同时存在氧原子顶位吸附。氧化层大概有3~4个原子层(约4~5A),存在类SiO_2和类SiO_4的结构,Si3p-O2p和Si3s-O2p键对氧化层俄歇峰形贡献最大。硅氧化过程似乎首先Si3p-O2p成键,随后Si3s-O2p逐步成为次强化学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