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转炉炼钢过程人工智能静态控制模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丁容  刘浏 《钢铁》1997,32(1):22-26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转炉炼钢过程控制,与增量模型结合,开发出转炉炼钢人工智能静态控制模型。通过在武钢80t转炉上的生产试验证明,转炉人工智能静态控制模型比传统的静态控制模型提高了模型对炼钢过程各因素之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处理能力及对系统随机因素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因而提高了静态模型的控制精度和终点命中率。  相似文献   
2.
包钢中磷铁水预处理100 kg级热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在100kg中频感应炉上模拟复吹转炉,采用石灰基烧结渣等原料作为脱磷剂,对含0.2%左右左右含磷量中磷铁水进行脱磷处理的方法及结果,该项研究对工业生产中,采用转炉双联法铁水脱磷预处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容  邓开文 《炼钢》1991,7(4):19-24
本研究工作旨在消化和应用法国钢铁研究院的BILAFO程序。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室钢—渣平衡试验,证实程序适用于武钢复吹转炉生产。利用程序对武钢现行复吹工艺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武钢现行生产中还存在着平均石灰加入量过多,终渣碱度偏高,渣MgO含量大多未达到饱和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工艺改进的初步试验证实将终渣碱度控制在3~4,终渣MgO含量下限控制在8%比较合适。通过程序在武钢的应用,为改进我国复吹工艺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碳饱和铁水中碳传质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兴敏  韩其勇  刘浏  丁容  金振坚 《金属学报》1997,33(10):1101-1104
本研究采用搅拌的方法对铁酸二钙脱磷过程中1350℃时碳饱和铁水内磷的传质系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消化和应用法国钢铁研究院的BILAFO程序。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室钢—渣平衡试验,证实该程序适用于武钢复吹转炉生产。利用该程序对武钢现行复吹工艺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武钢现行生产中存在平均石灰加入量过多,终渣碱度偏高,终渣MgO含量大多未达到饱和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工艺改进的初步试验证实,将终渣碱度控制在3~4。终渣MgO含量下限控制在8%比较合适。通过该程序在武钢的应用,为改进国内复吹工艺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搅拌的方法对铁酸二钙脱磷过程中1350℃时碳饱和铁水内磷的传质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搅拌也可以促进铁水内磷的传质过程,1350℃时碳饱和条件下磷的传质系数kmρm等于4.60×10-2g/(cm2·s)  相似文献   
7.
铁酸钙渣系脱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兴敏  韩其勇  刘浏  丁容  金振坚  杨颖 《钢铁》1998,33(5):20-23
通过1350℃、N2气氛下,铁酸渣系对碳饱和Fe-C-P合金的脱磷试验,发现铁酸钙脱磷剂与氧化物脱磷剂相比,非脱磷途径耗氧量少,且具有良好的脱磷动力学条件;CaF2添加量超过5%后,铁酸二钙比铁酸一钙的脱磷效果好,CaF2的适宜添加量时是10%;搅拌加速了铁液内的传质过程,也导致提前出现回磷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Ni-Al二元相图为工具,对等离子电弧炉回收Ni-Al合金细粉,再生之合金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及其与冶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它们对骨架镍催化活性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冶炼中补加合透的Al量并采取合理的退火制度,可改变合金的相结构,提高骨架镍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本秃鹰搜索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融合自适应惯性权重和柯西变异的秃鹰搜索算法(CBES).首先使用Tent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保留了种群的多样性;其次,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增强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最后将柯西变异算子整合到当前全局最优位置进行变异更新,提高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能力.通过12个单模态、多模态基准测试函数对CBES、BES、FPA、MFO、PSO 5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改进后的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方面均得到了提升.同时将该算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验证了算法的扩展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