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37篇
机械仪表   1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热型连铸单晶铜工艺参数对铸棒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自行设计,制造的横引式热型连铸设备上对影响连铸过程的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并就各工艺参数对铸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主要是通过影响固液界面在型口中的位置来影响铸棒的表面质量,只有对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匹配,才能得到表面光滑的铸棒,此外,液位高度变化即液位波动,也会对铸棒的表面质量产生 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微区变形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选择350、400、475及600 K进行1 h的等温退火,用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等研究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Cu基块状非晶在纳米压头作用下体现弹-塑性变形方式,载荷—位移曲线和压痕周边多重剪切带的特征证明了塑性变形的存在。350 K退火试样具有较大的压痕硬度HV和弹性模量E值及较小的塑性变形量dn值;400 K退火后,HV和E值显著减小,dn值明显增大;475 K退火后,有少量晶体相析出,但合金以非晶的特性为主,HV和E值继续减小,dn值继续增大;600 K退火后,晶体相进一步长大和析出,其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使合金的HV和E值有所增加,dn值略有减小。对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热型连铸Al-1%Si线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制的水平热型连铸设备上,采用一定的工艺参数,制备出了表面呈镜面,内部组织沿轴向定向排列的柱状晶Al-1%Si线材,其与金属型生产的多晶线材相比,屈服强度提高40%,伸长率提高35.3%,导电率提高了17.3%。  相似文献   
4.
由于选区激光熔化(SLM) 制备Inconel 738合金过程中快速熔化凝固的特点,成形合金中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影响合金的服役。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 (700 ~900 ℃)下保温24 h后合金中残余应力、析出相行为、组织和性能演变。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变机制为静态回复,发生位错迁移和晶界类型转变;形成的短棒状γ"相(240~440 nm)和球状γ"相(50~250 nm);晶界碳化物分布由点状向连续状转变,类型由MC向M23C6转变;800 ℃退火后,残余应力由380.94 MPa(沉积态)下降至-66.7 MPa,残余应力得到释放;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硬度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延伸率先减小后增加,800 ℃退火后,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抗拉强度 (581.2 HV、1330 MPa)为铸造性能(410 HV、945 MPa)的1.42倍、1.41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惠更斯电桥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500~600℃)保温20min和550℃保温不同时间(10~60min)条件下的电阻值与结构变化。研究发现,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的电阻值在接近晶化温度Tx的515~520℃温度区间附近增加得较快,呈现出电阻极大现象,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电阻值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单晶铜线材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雨田  郭美华  许广济  史荣彬 《铸造技术》2006,27(12):1390-1394
在经改制过的MS-T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黄铜为摩擦副,对热型连铸技术制备的单晶铜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电流对单晶铜导线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强度对单晶铜干摩擦磨损行为有显著影响。电流在0~15 A范围内,随着电流的增加,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电流较小时,接触电阻也比较小且较稳定;电流高时,接触电阻比较大,波动剧烈,而且有电弧出现。单晶铜导线在带电条件下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以电化学作用为主的氧化磨损或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7.
利用带有红外加热炉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对GH3625高温合金在不同冷却速率(30℃/min、100℃/min和200℃/min)下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动态原位观察,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凝固后的组织形态及相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GH3625合金的液相线温度在1 356.5℃,在凝固过程中自由表面液相分数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满足Avrami方程;凝固过程中主要相的析出顺序依次为γ基体相、碳化物和Laves相;在GH3625合金凝固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枝晶细化,枝晶间距减小,成分偏析减轻,Laves相分布更加弥散,且以析出共晶Laves相为主;凝固末期大量的Nb元素富集在枝晶间和晶界,这是形成Laves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热挤压成形管材和爆裂管材的组织以及对爆裂管材裂纹和断口的分析,研究了热挤压成形GH3625合金管材的组织及裂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爆裂管材与成形管材的组织均为等轴晶,但爆裂管材的开裂使晶界处的应力集中得以释放,其组织中并没有形成变形孪晶,在管材径向方向上也不存在晶粒尺寸不均匀的现象。挤压比过高导致管材在热挤压过程中绝热升温严重,使低熔点的Laves相熔化并扩散到周围基体中,是裂纹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模具出口处高拉应力的作用下,这些裂纹不断扩展最终连接在一起,导致管材的爆裂现象。由于断口表面冷却速率较高,组织通过奥氏体区的时间较短,再结晶形核核心多且晶粒长大过程受阻,使断口表面形成了一层十分细小的再结晶晶粒。  相似文献   
9.
使用室温压缩变形与再结晶退火处理研究了Inconel 625高温合金冷变形及再结晶行为,采用EBSD技术分析冷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分布、晶粒尺寸变化、组织与织构演变,分析冷变形Inconel 625合金再结晶过程中再结晶分数、晶粒尺寸、组织及织构演变。研究表明,Inconel 625合金在变形量为35%~65%时具有良好的塑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应变分布越均匀,{111}<112>织构和{110}<001>织构逐渐减弱,而{001}<110>织构和{112}<111>织构略为增强。冷变形Inconel 625合金再结晶退火处理后,随着退火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升高,再结晶分数增大;随着变形量的增大,Inconel 625合金发生完全再结晶时温度减小,且发生完全再结晶时的晶粒尺寸变小,变形量为35%时,再结晶过程主要是{112}<111>织构{123}<634>变形织构转变为{110}<112>织构、{001}<100>织构与{124}<211>织构。随着变形量增加到50%及65%时,冷变形产生的{123}<634>织构在再结晶过程中转变成了{124}<211>织构。  相似文献   
10.
孪晶界作为低能稳定界面易在低层错能金属中被调控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固溶态GH3625合金组织中含有大量退火孪晶组织。本实验采用室温原位拉伸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能谱(ED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固溶态GH3625合金中孪晶组织演变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GH3625合金在原位拉伸变形过程中,孪晶组织内部主要以单滑移为主;在拉伸直至断裂的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孪晶界逐渐发生弯曲,但孪晶界始终存在于合金组织中,起阻碍位错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室温机械稳定性。GH3625合金断裂时既有韧性断裂又有脆性断裂,碳化物偏析是造成晶界裂纹以及晶内孔洞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