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电话线LED灯,只需要接上电活线即可使用。本文将从其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合理的统计数据、数学模型建立及能耗计算,对其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和客观分析。最后给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研制的T/P92钢配套焊条进行部分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焊条熔渣的物理和化学参数具有理想的焊接工艺性能,PP-R727焊条的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工程要求,水银法测得PP-R727焊条的熔敷金属的扩散氢含量为2.1 mL/100 g,达到超低氢焊条水平。另外,测得PP-R727焊条熔敷金属的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A_(C1)为795℃。通过斜Y形坡口试验,测得PP-R727焊条的冷裂纹止裂预热温度为150℃。SEM分析结果表明,焊条熔敷金属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给水泵油封装置中O形圈因密封失效而引起泄漏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密封圈的大变形、超弹性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首先建立密封圈与转动环沟槽之间的轴对称模型,分析O形圈在不同压缩率、不同轴向压力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而对油封装置结构改进,最后利用试验台位测试油封的密封性能。结果表明: O形密封圈压缩率越大主接触面峰值应力越大,侧接触面应力基本不变;密封圈轴向压力的增加,接触应力也急剧上升,侧面接触应变较大,但工况内无胶料“挤出”发生;改进后双密封O形圈动环结构密封可靠性、安全性更高,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密封性能试验,油封装置无泄漏,为油封密封圈选型以及避免给水泵实际运行中出现“滴、漏”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Inconel690镍基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腐蚀(SCC)性能广泛应用于核岛主设备,目前焊接中采用的手工电焊条全部依赖进口。为此,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对焊条药皮中主要组分的选择及调整试验,成功研制了配套的CaO-CaF2-TiO2碱性渣系的镍基焊条PP-Ni152。随后,进行了焊条工艺性能试验,测试了焊条脱渣性、飞溅、焊缝成形等;测定了熔敷金属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开发出的焊条工艺性能良好,焊接时电弧稳定,飞溅较小,脱渣性良好,焊缝外观均匀、平整、光滑;熔敷金属室温抗拉强度大于550 MPa,350℃抗拉强度为527 MPa;化学成分满足设定要求;微观组织为奥氏体+碳化物;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AWS标准要求,并与进口的同类产品性能相当,为替代进口焊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真空感应炉试验,研究不同Mg含量处理所获得的不同MgO-Al2O3-SiO2复合夹杂物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Mg含量的增加,铸锭等轴晶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等轴晶尺寸和柱状晶宽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存在一个最佳的Mg的质量分数范围(5~13)×10-6,铸锭的等轴晶率在70%以上。夹杂物观测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发现,随着钢中Mg含量的增加,MgO-Al2O3-SiO2复合夹杂物外层逐步析出MgO·Al2O3相;然而,Mg的质量分数高于13×10-6时,夹杂物外层开始析出2MgO·SiO2相。晶面错配度计算表明,MgO·Al2O3与δ-Fe的错配度为1.2%,2MgO·SiO2与δ-Fe的错配度为13%。可以判断,MgO·Al2O3相可促进等轴晶形成,抑制晶粒长大,2MgO·SiO2相则起不到促进形核作用。从而解释了铸锭等轴晶率、晶粒尺寸随Mg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0.000 5%~0.001 2%Mg对6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的430铁素体不锈钢(/%:0.04C、0.25~0.32Si、0.28~0.38Mn、16.5~16.9Cr)夹杂物形成和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430钢液中添加镁合金后,钢中形成平均粒径更小,数量密度更大的含MgO复合夹杂物;镁合金的加入可以改善430钢的凝固组织,且浇铸温度越低,改善效果越明显,在1 580℃浇铸时,等轴晶率由常规钢的30.8%提高至镁处理钢的88.5%,相应等轴晶尺寸由1 741.6μm降至945.3μm。含MgO夹杂物与δ相二维错配度极小,可作为430钢有效异质形核剂,促进等轴晶的形成,抑制柱状晶的生长,细化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