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某炼锌厂锌电积过程直流电耗居高不下,超过3600 k Wh/t·Zn,远超过行业平均值3100 k Wh/t·Zn,本文探讨了一些影响直流电耗的因素如阳极板形态、电解液酸锌比、电解液温度变化及导电接头发热情况等,提出了一些改善降低直流电耗的方案,对降低锌电积过程直流电耗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包稚群  王昶  瞿仁静 《云南冶金》2012,41(2):103-106
介绍了大型热泵在企业中成功应用的主机、热水系统设计,并对热泵技术在新的领域的运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电磁搅拌对铝偏析提纯中溶质径向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不同分布行为的原因及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1)搅拌加快了热量在径向上的传导,使等温线弯曲度减小;(2)径向的偏析同等温线弯曲幅度成正比,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加各溶质无论K01或K01径向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连续式液相法制备锰酸钾的反应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采用传统的固相焙烧法生产锰酸钾,转化率低且污染环境;三相加压法实际是采用多塔间断操作保证后续工序连续生产。云南冶金集团最新发明的连续式液相法制备锰酸钾的反应釜,在反应釜内设置折流墙,突破矿浆轻成品重不能采用溢流矿浆法的瓶颈,解决卧式反应釜矿浆连续输送的难题,实现了液相法生产锰酸钾真正意义上的碱浸工序连续生产,并保证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段熔炼法"电炉熔炼锡精矿直接产出弃渣工艺可以缩短流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生产中的配料、熔炼、操作制度。获得的主要生产指标:直收率96.3%~98.9%,回收率98.8%~99.5%,渣含锡0.2%~2.9%,吨矿电耗779~1 099kWh。  相似文献   
6.
含锑约15%的底铅是处理脆硫铅锑矿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电解精炼是处理底铅生产金属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底铅含锑高,导致该方法存在能耗高、电解效率低以及后续处理高锑阳极泥难度大、成本高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采用真空控氧氧化法实现底铅深度除锑研究。重点研究了熔体温度、真空处理时间、空气流速对除锑效果的影响,以及蒸出物中PbO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33K、真空处理时间为210min、空气流速为3L/min的条件下,底铅中的锑含量可由14.37%降至0.38%,锑去除率97%,副产品冷凝物中PbO含量1%。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Al7Si0.3Mg合金含0.3%Er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Zr含量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Zr元素之后,Zr与Er形成了第二相颗粒Al3Er和Al3Zr,这些第二相粒子在铝液凝固过程中起到双重形核和细化作用,显著细化α-Al和共晶Si的分枝,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当Zr含量为0.2%时,其抗拉强度达到了182MPa,延伸率为6.4%,较未添加Zr元素的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16.7%和33.3%。  相似文献   
8.
含锑约15%的底铅是处理脆硫铅锑矿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目前,电解精炼是处理底铅生产金属铅的主要方法。由于底铅含锑高,导致该方法存在许多严重的缺点,例如能耗高、电解效率低以及在后续处理高锑阳极泥难度大成本高等等。如果能够通过预处理深度除锑,就可以彻底克服底铅现行电解工艺的缺点。因此,本文研究了通过真空控氧氧化法实现底铅深度除锑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33K、真空处理时间为210分钟、空气流速为3L/min的条件下,底铅的锑含量可由14.37%降至0.38%,锑的去除率达到97%以上,副产品冷凝物中PbO的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9.
铅钙银基三元及多元合金板在降低吸氧电位、耐腐蚀及抗蠕变性能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可降低极板中银使用量40%左右,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极板易变形、电流效率衰减快、极板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多元合金板的推广应用。通过对Pb-Ag-Ca-Sr-La多元合金阳极板进行晶粒晶界优化,使其抗拉强度提升5.26%,硬度提升7.03%,导电率提升6.25%,制备出抗变形、电流效率稳定,且更适合高酸、高杂质、高电流密度电解工艺的多元合金板。  相似文献   
10.
硫化法是目前冶炼污酸除砷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常规硫化法采用阶梯式硫化、多级硫化、高效硫化反应器等工艺,或产出大量危废渣且后液不能回用只能排放,或成本高、流程长,或对高含砷污酸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含砷16 060 mg/L、铜28.04 mg/L、铅9.80 mg/L的高含砷污酸的除杂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硫化钠(Na2S?9H2O)加入量、加入方式及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硫化+絮凝”的工艺,通过优化药剂加入方式从而减少药剂加入量,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控制条件,达到“流程短、加药精准、污染小”的目的。结果表明,污酸中的砷可降至0.23 mg/L甚至<0.1 mg/L,铅、铜分别降至<0.1 mg/L,远低于工业硫酸一级品的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