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研究高温氧化特征,定量分析抗氧化涂层对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热重分析实验测定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恒温氧化增量曲线,调查试样在不同温度下退火过程中的氧化烧损现象,并分析退火试样的纵截面氧化层微观形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加热温度达到1 300℃后,试样的氧化增量曲线由原先的抛物线规律逐渐向线性规律转变。由于MoO3易于挥发,造成了试样高温氧化烧损严重。当退火温度为1 220℃时,试样在空气中的平均单面烧损速率约为4.0μm/h;而当使用抗氧化涂层后,平均单面烧损速率降至3.2μm/h,涂层防护效果显著。试样在1220℃下退火时生成的氧化层可分为2层,分别是Cr、Fe氧化物组成的内氧化层和Fe氧化物组成的外氧化层。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抗氧化涂层能够显著降低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1 220~1 280℃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2.
实验用022Cr24Ni17Mo5Mn6NbN超级奥氏体不锈钢(/%:0.028C,0.33Si,6.21 Mn,24.93Cr,17.03Ni,4.24Mo,0.45N)采用1 t非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的工艺冶炼,Φ360 mm电渣锭经锻造开坯后轧制为Φ40mm棒材研究了热轧态(终轧1 000℃,水冷)和经1 070~1 180℃固溶后钢的组织、点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该钢品粒逐渐长大,强度降低,塑性增加,耐点腐蚀性能得到改善。采用1 120℃进行固溶,该钢可以获得均匀的组织、优异的点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史咏鑫  李青  钟庆元  田伟  叶强 《特殊钢》2023,44(2):12-16
试验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254SMo(/%:0.011C,0.30Si, 0.46Mn, 20.25Cr, 17.75Ni, 6.13Mo, 0.64Cu, 0.212N)采用20 t电弧炉+AOD+LF精炼的工艺冶炼,研究了254SMo钢的铸态组织,发现枝晶间存在大量的析出相,其临近冒口钢锭头部中心的析出相尺寸最大,且呈网状分布。钢锭经1240℃8~40 h均质化处理后,锻造成Φ204 mm棒材,检验其析出相数量和点腐蚀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化时间的延长,其析出相尺寸减小,数量减少,钢的点腐蚀性能提高;均质化12 h+镦粗拔长+均质化12 h为最优均质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17-4PH不锈钢(/%:0.02~0.03C,0.40~0.54Si,0.41~0.60Mn,0.018~0.026P,0.001S,15. 56~15. 75Cr,4. 31~4. 50Ni,3. 21~3.40Cu,0. 20~0. 25Nb,0. 013~0. 067N)采用20 t EAF+LF+VOD+ESR的工艺冶炼,锻造成Φ150 mm棒材。试验结果表明:钢中N含量由0.013%增加至0.067%时,钢中铁素体含量由0.5%增至6%,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降低。当N含量控制在0.020%~0.045%,钢中铁素体含量为1%~3%,经1040℃ 1h水冷+480℃  2 h空冷后,钢的力学性能合格;固溶态钢的HB硬度值≤325,优化了该材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成分计算、熔炼工艺和电渣渣系分析、均质化退火工艺试验等方法,对20 t EAF-AOD-LF-VD- Φ430 mm电极Φ 590 mm ESR锭-均质处理 Φ310 mm锻材流程生产的核电用钢超纯316H工艺进行研究。当成分 (/%)满足 0.042 - 0. 047C, ≤0. 55Si, 1.60-1. 80Mn,17.00 -17. 30Cr,12. 20 ~ 12. 40Ni,2. 50 ~ 2. 60Mo, ≤ 5 x 10-6 H,≤ 30 x 10-6 O, 0. 055 - 0. 070N 时,将 Φ430 mm 电极釆用 CaF2 : Al2O3: CaO = 60% : 30% : 10% 渣系电渣成 Φ590 mm锭,在1 200 ~ 1 250℃ 经过30 h均质化处理后,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实物夹杂物级别为A,C 0 级,B细 0.5级 B粗 0级,D1.0级,D0~0.5级,Ds (0-0.5)级;铁素体含量≤ 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