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绘制25℃和100℃下锌氯络离子的分步图及Zn-S-Cl-H_2O系电位-pH图对闪锌矿及软锰矿同时浸出作了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氯离子对同时浸出的热力学影响,并对浸出途径及浸出条件作了热力学分析和讨论。氯离子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浸出,还能改变浸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用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钨酸钠溶液中提取钨的工艺,原料为钨锡中矿。通过静态交换实验、正交设计动态实验及多因素分析法找出了最佳吸附条件和淋洗剂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三柱式小型工艺实验。该法的WO_3总回收率由某厂现行盐酸浸出—氨溶法的88%提高到94%,WO_3产品的化学纯度也由国家标准三级纯(FWO_3-3)提高到国家标准二级纯(FWO3-2)。  相似文献   
3.
圆盘反应器的混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聚酯终缩聚圆盘反应器开发应用为研究背景,分别考察了介质粘性、弹性、盘径和盘间距对圆盘反应器流型及宏观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粘,弹性,高剪切和小的盘间距有利于混合;釜径增大,混合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周贤爵  戴干策 《化工学报》2002,53(3):290-296
以聚酯笼式终缩聚反应器开发为背景 ,在采用库特流模型对反应器偏心环隙流功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考查了介质黏度、装料液位、转速等因素对笼体和网面功率消耗的影响 .结果表明 :转速影响最大 ,而液位影响最小 ,最终得到了笼体和网面功率关联式 ,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中左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超临界CO2作溶剂,实现了左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CO2纯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状态下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和CO2纯度是影响聚合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超临界状态下的丙交酯开环聚合与本体丙交酯开环聚合相似,聚合过程符合配位插入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中聚乳酸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成功地实现了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聚合产物用FT-IR、^1H-NMR、^13C-NMR、DSC和GPC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不是离子型聚合.可能是配位一插入聚合。所合成的聚乳酸具有很高的光学活性;所得聚合物无论分子量大小,都具有熔点和中等结晶度,且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硅橡胶富氧膜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气体膜分离原理和常见的高分子富氧膜材料的透气分离性能,针对硅橡胶富氧膜材料近些年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指出在高乙烯基含量硅橡胶中加入起到促进传递作用的金属钴络合物、氟元素以及小分子液晶等,能显著改善富氧膜的选择透过性。而利用超临界CO2对硅橡胶富氧膜进行溶胀改性以及在富氧膜材料中添加铁氧体制备所谓的富氧"磁化膜",有望成为未来富氧膜开发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常压下用硫酸同时浸出会东闪锌矿与软锰矿,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初始酸度、闪锌矿的初始粒径等对同时浸出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讨论,推导出了同时浸出的经验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在超临界CO_2中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洪  周贤爵  邵惠丽  胡学超 《石油化工》2003,32(10):918-921
从CO2的物理化学性质出发,介绍了CO2对常规聚合反应的影响,总结了以超临界CO2(sc-CO2)为反应介质 的聚合反应新特点,并介绍了以CO2为反应单体的新型聚合反应。随着人们对超临界CO2的不断认识,其将在聚合 反应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开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传统实验在内容、过程、时间和考核上存在的弊端入手,阐述了实验开放的深刻内涵,并着重说明了了解其深刻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