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iOH、V2O5和Cr(NO3)3·9H2O为原料,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05Crxv3-xO8(x=0,0.005,0.01,0.02,0.04,0.1),研究了Cr3+掺杂对Li1.05V3O8材料的结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1.05CrxV3-xO8具有良好的层状晶体结构,Cr3+掺杂使(100)晶面的层间距增大;少量掺杂Cr3+不改变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锂离子脱出过程由一步转化为两步;随着Cr3+掺杂量的增加,电导率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可能是缺陷理论和静电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掺杂量x=0.005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96.5 mAh-g-1,比未掺杂C,+时提高了7.35%,平均放电电压提高了约0.1 V.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Li1+xV3O8的结构特点及充放电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讨论了充放电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反应法等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合成的研究作了综述。从掺杂改性,表面改性和电解液优化等几个角度分析了LiMn2O4容量衰减的改善及循环性能提高,并初步分析了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容量衰减机理。  相似文献   
4.
LiMn2O4中锰的价态与合成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锰氧化物。考察了合成气氛、合成温度、恒温时间以及原料配比因素的影响,采用滴定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样品中锰的不同价态的含量。研究发现,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样品中,Mn2 、Mn3 和Mn4 含量不同,所得到的Mn的平均价态也不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所合成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为120.5mAh·g-1,第5次放电容量保持在114.6mAh·g-1,容量保持率为95.1%,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 通过XRD, TG-DTA分析确定了合成反应的主要历程. 采用XRD及SEM、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产物Li1+xV3O8的物理和电化学特征. 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产物为单一相层状结构,颗粒均匀,首次放电容量达288.9 mA×h/g, 15次后仍保持在264.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1.38%,充放电效率在95%以上. Li+在Li1+xV3O8中的嵌入过程是分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Li1+xV3O8的结构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Li1 xV3O8的结构特点及充放电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讨论了充放电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反应法等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用固相法合成了Li1.02AlxMn2-xO4(x=0.0,0.05,0.10,0.15,0.20,0.3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Al3+对尖晶石型Li1.02Mn2O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量x小于0.2时,没有出现杂相,掺杂量为0.3时,出现杂相Al2O3;Al3+的掺入能稳定晶体结构,使材料在充放过程中很好地保持稳定,减弱Li+的能级分裂,改善材料的耐过充性能.当x=0.15时,初始最高容量为118.7 mAh·g-1,160次循环容量衰减至113.8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5.8%.Al3+的加入使材料的电导率降低,但材料结构更加稳定,循环性能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用固相法两段连续升温法合成了LiCoxMn2-xO4,研究了钴掺杂对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样品中的Mn3 和Mn4 的含量.XRD测试表明:Co3 取代了六配位的Mn3 ,晶胞体积收缩,结构更加稳定.通过恒流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钴掺杂使Li 嵌脱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 xV3O8。通过TG-DTG分析,确定了合成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XRD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Li1 xV3O8样品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580℃焙烧得到层状结构的Li1 xV3O8产品,电化学性能优于630℃焙烧得到的产品;以C/8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45.1 mAh/g,第3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为246.7 mAh/g。  相似文献   
10.
用硫钨酸铵热分解制备出了WS2纳米纤维,采用TEM,HRTEM,XRD等对产物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检测,表明所制备出的灰黑色WS2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几十nm,最小只有几nm,长度为几十μm.通过XRD曲线与标准衍射谱比较,产物属六方晶系, a=0.315 1 nm,c=1.271 nm,基本无杂质,较纯净.ED分析还表明纤维为单晶,晶化程度好,(002)和(100)等衍射斑点清晰,与XRD分析结果一致.电化学测试表明,当电池在0.1 C倍率,0.05~2.5 V电压范围内循环时,嵌/脱锂平台在0.11 V和0.5 V左右,首次可逆容量为730.1 mA*h/g, WS2纳米纤维的储锂机理是片层间嵌锂,纳米级缝隙嵌锂和缺陷位置嵌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