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提高某铜矿铜精矿品位,通过组合用药确定了新型捕收剂,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新型捕收剂相关工艺参数。采用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浮选流程,对现场药剂制度及新型捕收剂分别进行了实验室闭路试验,新型捕收剂获得了铜精矿指标为产率1.36%、铜品位为22.16%、铜回收率为87.16%。与现场药剂制度的选别指标相比,铜精矿产率降低了0.05%,铜品位提高了1.35%,铜回收率提高了2.03%。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有效提高了铜精矿铜品位,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此外,新药剂可降低石灰用量。  相似文献   
2.
某矿石中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针对该矿石,采用浮选工艺对其进行了回收金的试验研究。以Na2CO3作为矿浆pH值调整剂、以Y-89+戊基黄药作为捕收剂,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41.13g/t、金回收率85.45%的金精矿。工艺流程简单,回收指标较好,可作为高效回收金矿物的推荐工艺。  相似文献   
3.
方娴  吕兵超 《矿冶》2017,26(1):62-64
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某矿山含金硫精矿,研究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38μm占90.65%、氰化钠用量5 kg/t、氰化时间24 h条件下,获得最佳的金浸出率为42.12%。在直接氰化最佳条件下,添加硝酸铅用量800 g/t,金浸出率可提高13%。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某选矿厂金浸出率偏低的问题,对该厂原矿性质进行研究,确定了影响金浸出率的主要原因为原矿件铜、硫等耗氰元素含量偏高。通过该厂一段氰化浸出流程,分别对氯化钠用量、氰化时间、矿浆浓度、助浸剂种类和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氯化钠用量或添加助浸剂可有效提高金浸出率,降低氰化尾渣中的金含量。在综合考虑现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增加氯化钠用量的措施再次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氯化钠用量由原来的500 g/t增加至900 g/t时,金浸出率可达89%,比原指标提高了17%左右,金浸出率及尾渣金品位可连续、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