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7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某420 kA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氧化铝浓度场的瞬态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电流强化增大了氧化铝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仅通过同时改变下料频率无法有效改善氧化铝浓度分布的均匀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电流强化过程中氧化铝下料方式优化策略:分组交替下料和单点频率控制下料,并对电流强化时的下料优化策略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分组交替下料时,氧化铝高浓度区域面积的波动幅度降低,减小了整个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的波动;单点频率控制下料时,局部浓度过高的区域大幅度减小,氧化铝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比例不断升高与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数字实时硬件在环仿真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综述数字实时硬件在环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提高仿真效率与精确度的关键技术,以及该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从数字实时硬件在环仿真的发展历史出发,首先讨论数字实时仿真的元件建模,包括Ron/Roff与L/C两类器件建模方法;随后归纳戴维南等效、诺顿等效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三类接口电路等效方法;接着讨论高速率并行算法、基于不同计算单元的仿真平台架构与硬件在环仿真的类型;然后总结典型数字实时硬件在环仿真的基本流程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最后总结各类架构与算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分析63110(Ⅱ)面回撤通道支护方式的不足,采用网片、锚杆、锚索和槽钢加强了63110(Ⅱ)面的回撤通道,从而对工作面安全顺利高质量贯通,以及快速、安全地综采面回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榆家梁煤矿合理工作面长度及煤柱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东矿区榆家梁煤矿在优越的地质条件和技术优势下,采用超长工作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最佳开采长度;对煤柱宽度进行模拟研究,确定了在最佳经济效益下的煤柱宽度弹性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的背景下,孤立电网中常含多种能源发电方式构成的异构电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孤立电网中的源侧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多时间尺度孤立电网多源协同优化调度策略。构建日前-日内-实时的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孤网源侧具有前瞻性的、逐级精细的调控。针对含连续变量和二进制变量的优化模型,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将所提出的模型分别应用到两个孤网系统算例中,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详细了解大采高工作面分区尘源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补连塔煤矿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力学CFD软件对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垮落煤层产生的粉尘在风流的作用下向采煤机后方扩散,高浓度粉尘团运动最高点可达5 m,且沿程粉尘质量浓度逐渐降低。高浓度粉尘团主要集中在采煤机前后10 m范围及底板靠挡煤板一侧,最高粉尘质量浓度可达3500 mg/m^3。为了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防止污染井下工作环境,提出在大采高工作面安装机载除尘器的方法来控制尘源处粉尘向人行侧扩散,达到净化作业场所的目的。通过研究除尘器吸尘口位置、处理风量对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及降尘效果的影响,得出大采高工作面最优降尘效率的吸尘口位置及处理风量适配组合,最大降尘效率可达到99.9%。  相似文献   
9.
回采巷道矿压规律与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神东矿区榆家梁矿5-2煤层的地质赋存状况与开采技术条件,详细研究了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评价了现有支护方案的实际支护效果;测试了巷道的围岩松动圈,为支护设计积累了实测依据;用测试巷道煤柱支承压力分布的方法,论证了护巷煤柱的整体稳定性,实测选择了煤柱宽度合理参数;最后应用全新的锚杆支护设计理论,提出了榆家梁矿5-2煤层回采巷道优化支护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煤系废弃物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广达  毕银丽  杜善周  曲东 《煤炭学报》2008,33(12):1430-1434
粉煤灰、煤矸石及其不同的配比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M)、粉煤灰(F)、粉煤灰与煤矸石等体积混合(FM)、粉煤灰与煤矸石体积比10∶1混合(FM10)以及土壤(S)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其吸附率随浓度增加而减少.Langmiu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废弃物对磷的吸附规律,不同基质的最大缓冲容量大小顺序:FM>M> FM10>F>S.4种废弃物对磷的解吸率与最大缓冲容量的顺序恰恰相反,废弃物对磷的解吸能力远低于土壤.表明废弃物与土壤相比磷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对废弃物改良需要综合考虑其pH和其它生物措施,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