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缓倾斜极薄矿体由于矿体厚度及倾角的制约,安全高效开采较困难。针对大柳行金矿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缓倾斜—倾斜极薄矿体存在的资源回收困难,采矿效率差,技术经济指标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扇形上向削壁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并在燕山矿区1153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工程应用表明:采用该采矿方法开采效果较好,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显著提升,采矿损失率下降到2. 67%,矿石贫化率下降到30%,为同类型矿山开采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金青顶矿急倾斜薄矿脉回采过程采场破坏区域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青顶矿急倾斜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软件分析其回采、采场及其围岩应力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发现矿体开采后,采场围矿应力重新分布,并出现应力集中,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上升,顶板压应力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两帮拉应力集中区范围随回采工作面的上升而增加。在30m以下的回采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造成塑性区分布在以节理为边界的范围内。当超过30m以后,塑性区范围扩大到围岩,围岩、节理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下盘塑性区明显多于上盘,并且破坏程度较上盘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含有铅、锌和铜等有价金属的某氰化尾渣,采用预处理—铅锌混合浮选—预处理—铜浮选工艺,开展了详细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2SO4活化预处理,在pH 8、丁基黄药用量为100 g/t时可获得Pb品位为10.87%、回收率为71.76%,Zn品位为31.89%、回收率为92.46%的铅锌混合精矿;采用现场选硫循环水对铅锌混合浮选尾矿进行洗涤,在pH 6、丁基黄药用量为50 g/t时得到了Cu品位为13.41%、回收率为33.39%的铜精矿。该工艺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削壁式充填采矿法在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时可显著降低采矿贫化损失,实现矿岩分采。针对大柳行金矿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工程实际情况,开展了削壁式充填采矿法的试验研究及应用。根据源口新井矿区生产实际得出矿区矿块的生产能力达45 t/d,矿石贫化率由原15%降低为10%,采矿损失率由原16%降低至11%,矿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铭山隆起(云雾山隆起)北东端,处于深大断裂向北突出的弧形内侧(南侧),即构造线变异部位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分布有2条金矿化带,分布于倒转背斜次级褶皱的轴部转折端附近。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及石英脉混合型。矿体产于蚀变片岩中,受闪长玢岩控制,矿体品位呈上富下贫变化特点,激电异常分为三区8个异常带。通过对矿区成矿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柴胡栏子金矿:蚀变片岩+次级褶皱+闪长玢岩+测深异常→靶位确定→钻探+坑探的找矿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金青顶矿急倾斜薄矿脉采矿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软件分析其回采、采场及其围岩应力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发现矿体开采后,采场围矿应力重新分布,并出现应力集中,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上升,顶板压应力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两帮拉应力集中区范围随回采工作面的上升而增加。在30m以下的回采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造成塑性区分布在以节理为边界的范围内。当超过30m以后,塑性区范围扩大到围岩,围岩、节理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下盘塑性区明显多于上盘,并且破坏程度较上盘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