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2篇
化学工业   24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远凯  温欣荣  涂常青 《黄金》2005,26(10):37-39
研究了硫酸铵-硫氰酸铵-甲基紫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当0,01mol/L硫氰酸铵和0.001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ml、0.6ml时,NH4SCN-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2+被定量浮选,而Zn^2+、Cd^2+、Cu^2+、Mn^2+、Ni^2+、Fe^2+、Al^3+等离子不被浮选,实现了Hg^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该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温欣荣  涂常青  林艳萍 《化学世界》2014,(4):205-207,219
建立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硫普罗宁的新方法,详细探讨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硫普罗宁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体系中生成的硅钼黄可被硫普罗宁分子中的巯基(-SH)定量还原为硅钼蓝,通过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从而间接测定硫普罗宁的含量。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686nm,硫普罗宁质量浓度在8.00~80.0μg/mL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63+0.0104ρ(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用于测定硫普罗宁药片中硫普罗宁的含量,结果与标准方法相符。  相似文献   
3.
温欣荣  苑星海 《化学试剂》2003,25(5):265-266,290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绿-水液-固体系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7.0,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绿溶液的用量均为0.5 mL,时,Hg(Ⅱ)能与I-、MG+形成(MG)2(HgI4)沉淀,而Zn(Ⅱ)、Cd(Ⅱ)、Cu(Ⅱ)、Mn(Ⅱ)、Co(Ⅱ)、Ni(Ⅱ)、Fe(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形成沉淀,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涂常青  温欣荣  王佳 《化学世界》2020,61(2):116-120
建立了重铬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异烟肼含量的方法,探讨了重铬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的最佳条件。在硫酸介质中,重铬酸钾能氧化异烟肼,其吸光度随异烟肼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吸光度减小值与异烟肼的质量浓度服从比尔定律,因此通过测定吸光度减小值可间接测定异烟肼的质量。在0.008 020~0.048 12mg/mL范围内异烟肼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减小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011 2+1.506 9c(m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应用于异烟肼片中异烟肼的质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邻菲啰啉-Fe(Ⅱ)光度法间接测定乙酰半胱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利用乙酰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SH)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Fe(Ⅱ)与邻菲啰啉反应生成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的稳定橙红色络合物,通过测定橙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乙酰半胱氨酸质量浓度在0.800 0~5.6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66 9+153.17c,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方法用于实际药品中乙酰半胱氨酸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氯化十辩烷基吡啶存在下硫氰酸铵-孔 雀绿-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控制酸度条件,Zn(Ⅱ)可被硫氰酸铵-孔雀绿化-水体系浮选,而Co(Ⅱ),Ni(II),Mn(II),Fe(II),Al(Ⅲ),Bi(Ⅲ)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Zn(II)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7.
温欣荣  涂常青 《冶金分析》2010,30(11):66-70
研究了硫酸铵-丁二酮肟-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萃取浮选镍Ⅱ的行为。结果表明,控制pH6.0,在1.0 g(NH4)2SO4存在下,当5.0×10-3mol/L丁二酮肟(DMG)溶液用量为1.00mL,0.01 mol/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溶液的用量为1.50 mL时,Ni2+与DMG生成的丁二酮肟镍[Ni(DMG)2]螯合物沉淀,可被萃取浮选至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形成的泡沫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Ni2+被定量萃取浮选,而K+、Na+、Ca2+、Mg2+、Zn2+、Mn2+、Cu2+、Cd2+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萃取浮选,实现了Ni2+与这些离子的分离,据此建立了萃取浮选分离镍(的新方法。该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Ni2+进行的定量萃取浮选分离,萃取浮选率为95.2%~103.4%。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以微晶酚酞作吸附剂分离富集痕量Co的新方法。探讨了α 亚硝基 β 萘酚(HL)及酚酞用量、盐的种类及用量、酸度等因素对Co2+富集率的影响,得到了分离富集钴的最佳条件,讨论了Co2+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5.0,在1.0 g NaCl存在下,当2.0 g/L α 亚硝基 β 萘酚溶液用量和5%酚酞溶液用量分别为0.60 mL和0.10 mL时,Co2+与α 亚硝基 β 萘酚(HL)反应生成的红棕色螯合物沉淀CoL3被定量吸附在微晶酚酞上,Co2+被定量富集,而Zn2+, Mn2+, Al3+,Cd2+在此条件下不被吸附,从而实现了Co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Co2+的定量富集分离测定,富集率为99.8%~108.6%。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罗丹明6G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1.0 g NaNO3存在下,当0.1 mol/L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罗丹明6G(Rh6G)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 mL和1.0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NH4SCN-Rh6G-Pb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Pb2+被定量浮选,而Zn2+,Mn2+,Co2+,Ni2+,Al3+,Fe2+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Pb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0.
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6mL,0.2mL时,Pb(Ⅱ)能与I-,MV+形成(MV)2(PbI4)沉淀,而Cu(Ⅱ),Zn(Ⅱ),Mn(Ⅱ),Ni(Ⅱ),Cd(Ⅱ),Co(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形成沉淀,实现了Pb(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应用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铅(Ⅱ)进行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