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换流变压器空载运行下振动特性,该文结合某±800kV直流工程调试,监测采集换流器充电、空载加压等不同空载工况下的换流变压器振动数据,研究不同工况下换流变压器振动特性与影响机理,提出换流变压器振动测点选取以及监测评估策略,建立空载下振动特征量的波动范围。结果表明:换流器充电等暂态时刻,换流变压器振幅增大,之后呈指数规律降低,振动主频以50Hz奇倍频为主,且YD换流变压器50Hz奇倍主频分量比YY换流变压器衰减更慢。带换流器空载运行后,换流变压器振动特性与其单独空载运行时明显不同,但无法表征换流器站内空载加压过程;而在换流器带线路空载加压到800kV阶段,约5%~7%的振动功率从400~1000Hz变化到1000~4000Hz频段。研究成果可为评估换流变压器振动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试验方法对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本文在高压试验室和雪峰山自然试验站,采用恒压升降法、均匀升压法和最大耐受电压法进行棒-棒短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拔升高,棒-棒短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降低;在相同大气条件下,不同试验方法得到棒-棒短空气间隙交流放电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均匀升压法得到的平均闪络电压Uav最大,恒压升降法得到的50%放电电压U50%次之,最大耐受法得到的最大耐受电压Uws最小;以Uws为基准,Uav比Uws高5.08%~26.97%,U50%比Uws高1.7%~5.99%;且均匀升压法所得试验数据的分散性略大于恒压升降法.  相似文献   
3.
标准悬式普通玻璃绝缘子的高海拔现场交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缘子污闪特性在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相关研究主要在人工模拟条件下进行。为此,研究了自然环境高海拔地区绝缘子的污闪特性,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高海拔条件下的污闪模型,并在高海拔现场采用湿污法测量了LXY-70型标准悬式玻璃绝缘子的交流污闪特性。结果表明,LXY-70型绝缘子的污闪电压和污秽度满足负幂指数函数关系,并随着污秽度的不断增加而呈现一定的饱和趋势,污秽影响特征指数b的范围为0.288 9~0.314 5;绝缘子交流污闪电压与串长近似呈线性关系;高海拔条件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环境温度的上升,污闪电压下降,其气压影响特征指数m为0.597;其污闪电压正比于绝对温度之比的幂函数,其温度影响指数w为0.272。  相似文献   
4.
5.
大连钢厂对难以得到均匀细小粒状珠光体的共析碳工具,找到了一种新工艺。这种工艺包括两个步骤:(1)利用锻轧余热沸水淬火取得极细索氏体组织。(2)在不发生相变的温度下退火得到均匀细小的粒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力变压器在不同应力下的劣化作用机制,分析了电、热、机械应力等因素作用下的各种劣化模型,总结了不同应力作用下变压器劣化累积效应的共性规律,建立了变压器在时变工作应力和随机应力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累积损伤模型LCDM,对变压器绝缘寿命进行评估,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袁耀  邹林  喇元  王颂  李锐海 《供用电》2017,(5):7-13
针对10k V配电系统小电流接地方式和故障选线装置的选取,文章对国内中性点接地方式和选线装置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不同接地方式下不同选线原理装置进行了RTDS仿真和现场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接地方式下,暂态法选线装置选线准确率较高;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暂态法和稳态法选线准确率均较低,无法满足选线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Q960E超高强钢的焊接工艺进行研究以获得高强高韧的焊接接头。方法 选择超高强钢Q960E作为母材、FK1000ER120S–G焊丝作为填充材料进行MAG焊,采用改变焊接电流的方式来研究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焊接电流为155~230 A时,均获得了全焊透无明显缺陷的焊缝。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中各亚区宽度增大,其中焊缝区变化最为显著,在最小热输入条件下焊缝宽度为3.98 mm,在最大热输入条件下焊缝宽度增至5.53 mm。对焊接接头进行组织分析发现,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完全相变区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未完全相变区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和部分重结晶形成的马氏体。硬度测试表明,在热影响区的回火区发生了软化现象,最低硬度仅为290HV;在完全相变区发生了硬化现象,硬度最大值可达500HV。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各亚区硬度变化趋势一致,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995~1 076 MPa,拉伸试验均断裂在热影响区,断后伸长率为9.33%~10.21%,断裂时存在颈缩现象,为韧性断裂。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粗晶区马氏体板条束宽度增大,未完全相变区...  相似文献   
9.
王金凤  苏文超  蔡笑宇  袁耀  郭亿 《钢铁》2023,(12):119-127
QP980淬火-配分钢属于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具有强塑积高、成形性好等优点而成为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材料。对国内某公司生产的1.5 mm厚的QP980淬火-配分钢采用机器人MAG焊(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分析焊接工艺参数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焊接的淬火作用以及焊接接头的等强匹配原则,采用ER50-6焊丝作为填充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焊接工艺窗口内,减小焊接热输入有利于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但对其塑性有不利影响。焊接接头横截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非常大,焊缝金属区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硬度较低,但能达到原始母材的硬度值;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主要是完全相变区,该区是由原始母材组织发生奥氏体转变后冷却产生的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硬度较母材有较大提升,该区成为焊接接头的硬化区,而靠近母材的焊接热影响区主要包括两相区和回火区,两相区中部分组织发生了奥氏体转变,冷却后转变的组织较原始组织中的马氏体含量有所降低,硬度略有下降,而回火区是由原始组织中的铁素体、少量奥氏体以及发生了回火的马氏体组成,由于马氏体的回火作用,硬度也略有降低。在该钢的MAG焊中,焊接接头软化现...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目前较少的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子冰闪特性研究,以7片串LXY4-160型绝缘子串为试品,在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清洁干燥、淋雨、覆冰条件下玻璃绝缘子串的操作冲击闪络特性。结果表明,玻璃绝缘子串操作冲击冰闪电压比其清洁干闪和雨闪电压有明显下降;LXY4-160型玻璃绝缘子串操作冲击50%闪络电压U50随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正极性U50和负极性U50均随覆冰质量的增加而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覆冰质量、覆冰水电导率对覆冰绝缘子串操作冲击50%闪络电压影响的关系式,并综合考虑了覆冰质量和覆冰水电导率的共同影响,得出了其冰闪电压的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计算公式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偏差在工程应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