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米三氧化钨(WO3)作为一种典型的敏感材料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工业及民用生活等领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不同维度的纳米结构可有望得到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通过结构设计及形貌改善可显著提高纳米WO3的气敏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形貌纳米WO3的制备技术及其在气敏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The 4f-5d transitions of Er3+ ions doped in crystals were widely studi ed 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quantum cutting phosphors and VUV lase rs,etc.The theory to do the calculations of 4f-5d transitions and various rela ted aspects,such as the ways to determining various parameters,were summarized .The impacts of various interactions on the spectra were also demonstrated clea rly with Er3+ ions in crystals CaF2 and LiYF4.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 ith measured spectra.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在线监测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预测其潜伏性故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多种一维纳米SnO2材料,并以其作为气敏材料制作了旁热式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对变压器油中析出气体乙炔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各元件表现出不同的气敏性能,其中花状纳米SnO2对乙炔气体的敏感性能最优,在360℃的工作温度下,其对体积分数为1×10–4的乙炔的灵敏度达到38,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5 s和28 s。  相似文献   
4.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国亚  张友 《压电与声光》2012,34(1):110-113
稀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稀土发光材料在一些方面已得到普遍应用并在新能源和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文给出了稀土离子发光材料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含稀土离子发光材料在节能灯、白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用荧光粉、等离子显示(PDP)用荧光粉等领域的应用,对在上转换发光、生物荧光标记和下转换提升太阳能效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在线监测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预测其潜伏性故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多种一维纳米SnO2材料,并以其作为气敏材料制作了旁热式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对变压器油中析出气体乙炔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各元件表现出不同的气敏性能,其中花状纳米SnO2对乙炔气体的敏感性能最优,在360℃的工作温度下,其对体积分数为1×10–4的乙炔的灵敏度达到38,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5 s和28 s。  相似文献   
6.
以乙二胺(EN)、乙醇胺(EA)和乙二醇(EG)为纯溶剂和混合溶剂,以不同的S和Cd为源,成功地合成了几种特殊形貌的Cd S微/纳米结构材料,包括微米球、微米棒、纳米棒、纳米片和纳米颗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微/纳米结构的Cd S具有六角形纤锌矿结构。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不同产物,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Cd S形貌由微米球和纳米片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显示,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Cd S由纳米颗粒和纳米棒组成。用光学吸收光谱法测定了Cd S的光学性质,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Cd S纳米颗粒的室温铁磁性。Cd S纳米颗粒的最高饱和磁化强度为9.109 memu/g,Cd S纳米颗粒铁磁性主要是结构缺陷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惯性传感器组合系统的高精度实时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算法选取一个2 s的滑动时间窗作为特征提取窗口,提取惯性传感器组合系统输出的时域特征作为特征参量,采用基于平衡决策树的支持向量机对人体不同行为模式进行分类识别。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可穿戴智能终端平台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识别时间缩短到2 s/次的条件下,对5种行走类行为模式和5种非行走类行为模式的识别率均可达88%。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实时性和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且拓展了模式识别的种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