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丽梅  谭国锋  郭燕 《杭州化工》2010,40(4):17-18,21
采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为主剂,对油田硫酸盐垢样进行了溶解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溶解该垢样的影响。结果表明,DTPA浓度为2%时效果最佳;垢样溶出率与反应时间及垢样初始表面积成正相关;草酸与DTPA摩尔浓度相同时对除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增强除垢效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除垢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VM/VA技术在产品开发、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CAD平台综合形成的VM/VA技术,探讨了VM/VA技术在成型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开发流程中前期产品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修改次数多、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CFD分析软件Fluent分别建立了安装角度为30°、45°、60°3种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周期性模型,对不同的流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折流板安装角对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壳程流体在折流板引导下呈斜向流动,斜向流动能够有效抑制流体诱导振动;筒体附近流体流速较高,中心区域流速较低;不同流态下,随着安装角增大,换热器壳程压降降低,综合性能增高.安装角30°时换热器传热系数大于另外两者.  相似文献   
4.
工业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以网络为核心的企业建设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代名词.由于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当前对于工业控制技术的应用有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在核心控制器的控制下网关互相操作、控制及模拟的"三维一体"的总线结构系统,同时介绍了其在智能锁控系统和磨粉机优化控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铅硐山选矿厂牛产技术改造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挖潜增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采用新工艺和节能设备,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裁减大量设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技术改造,选矿成本大幅下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在设计阶段通过改变泵的叶轮和扩散器达到节能目的的新的设计理念。根据聚丙烯装置反应器进料泵的不同工况,将一台高压工况高速泵的叶轮与扩散器换成低压工况高速泵的叶轮与扩散器。在低压工况时开低扬程的高速泵,高压工况泵作为在线备用泵。当低压工况高速泵维修叶轮时或操作高压工况时换回高扬程高速泵的叶轮与扩散器,这样既能满足所有的操作工况的要求,又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油田堵水复合铝凝胶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机物和有机物复配的方式制备了一种用于油田堵水的凝胶体系,并进行了相关优化。引入质构仪对该凝胶体系的强度进行评价,结合考虑成胶时间等因素,得出该凝胶体系的最佳组成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ACPAM)0.15%,活化剂0.2%,聚合氯化铝(PAC)4%,尿素3%。岩心实验表明该凝胶体系具有较好的堵水效果,对岩心的封堵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分析了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及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及传热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换热器壳程流动状态相近,流体倾斜于管束流动;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系数和压降大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雷诺数2 500—5 500时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综合性能低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当雷诺数大于6 500时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综合性能略高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内壳程流体要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的壳程流体更早的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导致扇叶型折流板换热性能较高;扇叶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场和温度场协同性优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因此前者具有更好的对流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应具有较强的工科背景,以满足国家工业生产及建设的需要。同时,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在相关课程设置中应受到重视。为构建科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目前一些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压裂过程产生的煤粉易造成煤层裂缝堵塞、影响裂缝的扩展等问题,考察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煤粉的悬浮性能,综合考虑煤粉表面润湿性、工作液返排等因素,筛选出了合适的煤粉悬浮剂主剂,并进行了相关复配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悬浮剂的最优组成为:n(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n(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乙醇胺)=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