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该钢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都趋于降低;只有当连续冷却速度在45℃/s左右时,才能抑制其他组织的析出,最终得到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该钢种CCT曲线的测定可以为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鹤壁八矿对瓦斯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突出三指标(Δh2、q、s) 临界值的实测、确定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单(2─乙基己基)磷酸钠盐─醇─有机溶剂─水体系微乳液的形成条件,用稀释法测定了热力学函数△G0→i,并求得了酸式盐NaHA─醇-正己烷-水体系微乳液的结构参数,讨论了有机溶剂、醇、温度对△G0→i的影响及醇碳链长度与微乳液结构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如何从图形与模型描述变量的特征上,区分趋势平稳过程中带常数项的单位根过程,然后从去势效果、平稳化方法、参数估计量极限分布的收敛速度、方差以及在预测、预测误差和动态性质等方面研究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SEM)原位拉伸观察了Q&P钢退火组织断裂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其微观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裂纹在与最大主应力平面成45°的位置萌生;加载中期,新的裂纹在主裂纹前方某处萌生,裂纹连接时伴随塑性变形;加载末期,裂纹失稳扩张,试样断裂。断口表面伴有韧窝的出现,呈延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低碳硅-锰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低碳Si.Mn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的控冷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Q&P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σb=1050MPa)和良好的塑性(δ=25%)。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组织观察与分析,发现其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8%~15%的残留奥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呈膜状。利用XRD技术对残留奥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进行了断口观察。结果表明,拉伸试样纤维区为比较典型的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碳硅-锰Q&P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低碳硅-锰Q&P钢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试验研究,实测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下低碳Q&P钢的变形抗力,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建立了低碳Q&P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并用SPSS方法进行了回归,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制定合理的控轧生产工艺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盐浴炉对硅-锰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进行了Q&P工艺处理,研究了分配时间对热处理后试验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残余奥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分布在不同位置,一种是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另一种是以块状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处;在300℃的分配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保温能取得较好的强塑积,随着分配时间的延长,试验Q&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均不断增加,分配时间为1 200 s时所得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7 30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9.
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淬火和碳再分配(Q&P)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及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常规工艺实验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经Q&P工艺热处理后的钢板可获得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残余奥氏体呈膜状.利用XRD技术并结合软件编程的手段对残余奥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MTS万能拉伸机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并进行了断口观察,拉伸试样纤维区为比较典型的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后的钢板具有高的抗拉强度(1000MPa以上)和良好的塑性,残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铁塔在输电线路中起主要支撑作用,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线路安全。针对输电线路铁塔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需要热变形问题,进行工艺试验。对钢材多次加热,检验钢材力学性能变化,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研究钢材反复加热对钢材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只要控制好加热时间,热加工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影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为铁塔加工制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