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纤维水镁石中同时存在有不同价态的Fe即Fe(II)与Fe(III),这对开展水镁石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价态Fe含量测定过程中存在Fe(II)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III)而导致测定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实验采用厌氧培养箱作为操作环境,对纤维水镁石的处理均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利用邻菲罗啉与经盐酸羟胺还原产生的总Fe(II)显色反应原理测定纤维水镁石中的总Fe,之后测定过程中不加盐酸羟胺与邻菲罗啉反应测定溶液中的Fe(II),利用总Fe与Fe(II)的差值测定Fe(III),从而实现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对纤维水镁石中Fe(II)与Fe(III) 的准确测定。试验发现在波长为510nm,显色体系pH值为2~5,显色时间为10min条件下,Fe(II)质量浓度在0.02~5.0mg/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采用实验方法对两个纤维水镁石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显示总Fe、Fe(II)及Fe(III)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全Fe测定结果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电镀制备Cu—PTFE疏水性复合电极并应用于苯甲醇的电化学氧化的研究。实验中分别测定了极化曲线、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苯甲醇在Cu—PTFE疏水性复合电极上的电氧化电流效率为41.8%,苯甲醛的产率为83.1%,其电化学过程可能受电荷传递和浓差扩散过程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人类环境危害极大,研究其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微生物与矿物结合去除Sr2+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将前期筛选的脱氮硫杆菌与蒙脱石构建菌-矿体系,利用液相离子色谱、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体系中pH、SO2-4的变化和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Mont-TD)对溶液中Sr2+的去除能力和固化能力。结果显示,Mont-TD体系对Sr2+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在Sr2+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50 mL的培养基中加入6 g蒙脱石、体积比1∶100的菌液,30 d后,Sr2+去除率达到93.2%,固化率达到71.1%,产物中产生SrSO4晶体。通过构建Mont-TD体系,实现了对溶液中Sr2+的有效去除,部分Sr2+被稳定固化,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可为治理环境中锶离子污染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耐锶性的细菌,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了12株菌株,通过其对Sr~(2+)的吸附效果对比分析,筛选出了其中4株对Sr~(2+)具有较好吸附效果的细菌进行了驯化,并对驯化前、后细菌生长速率(υA)及对Sr~(2+)的吸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含Sr~(2+)培养液中驯化后的细菌生长能力有明显提高,生长速率υA的峰值υA,max的位置由驯化前的1.0d提前到0.5d;同时驯化后的细菌对Sr~(2+)吸附效率均有所提高,筛选出的4株细菌在30℃、转速120r/min、pH=7、培养时间5.0d的条件下对Sr~(2+)的最佳吸附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自然界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酿造工业中经常遇到的细菌、酵母都是单细胞,而多数霉菌则是多细胞.由于它们的结构比常见的动植物简单得多,个体也很小,所以单个微生物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必须用显微镜将它们放大几百、上千倍才能看清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某花园工程,从深基坑的设计与计算出发,阐明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阐述基坑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与技术,希望可以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介绍基于逾渗原理的演示实验开发,该实验主要使用自行研发的逾渗演示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该实验仪器操作简便,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导体球、电流表等主要元素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逾渗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理,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意识,同时也为教育教学以及该领域理论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实验可用在中高等院校的教学演示实训项目。  相似文献   
8.
9.
纤维水镁石中同时存在有不同价态的Fe即Fe(Ⅱ)与Fe(Ⅲ),这对开展水镁石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价态Fe含量测定过程中存在Fe(Ⅱ)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Ⅲ)而导致测定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实验采用厌氧培养箱作为操作环境,对纤维水镁石的处理均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利用邻菲罗啉与经盐酸羟胺还原产生的总Fe(Ⅱ)显色反应原理测定纤维水镁石中的总Fe,之后测定过程中不加盐酸羟胺与邻菲罗啉反应测定溶液中的Fe(Ⅱ),利用总Fe与Fe(Ⅱ)的差值测定Fe(Ⅲ),从而实现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对纤维水镁石中Fe(Ⅱ)与Fe(Ⅲ)的准确测定。试验发现在波长为510nm,显色体系pH值为2~5,显色时间为10min条件下,Fe(Ⅱ)质量浓度在0.02~5.0mg/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9。采用实验方法对两个纤维水镁石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显示总Fe、Fe(Ⅱ)及Fe(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全Fe测定结果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锶污染作为土壤典型污染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矿化菌,能够对锶离子进行矿化固定。本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3株脱氮硫杆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对1.0g/L模拟Sr~(2+)污染的去除率可达8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结果显示,矿化产物为硫酸锶。可见,利用脱氮硫杆菌治理土壤中Sr~(2+)污染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将会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