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热轧换规格首块钢头部卷取温度命中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历史带钢冷却数据中推断出与实际带钢相匹配的卷取温度模型水冷换热学习系数,并将其应用于模型预设定计算。首先,对冷却特征参数进行识别,按照相对型、绝对型、相等型和策略型四种方式进行定义,并对实际带钢与历史带钢的各项冷却特征参数进行相似距离计算。当历史带钢的总相似距离满足要求时,将其聚类为实际带钢的相似卷,并考虑各相似卷的时间影响,计算相似权重值;随后,基于相似带钢的头部和尾部信息,建立由卷取温度预报误差、偏离学习系数回归值惩罚项和偏离默认值惩罚项等构成的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采用梯度下降法求解该二次规划问题,通过三次优化逐步计算出学习系数参考值和表征学习系数与带钢速度及目标卷取温度呈双线性关系的两个参数;最后,根据实际带钢的穿带速度、目标卷取温度等冷却条件计算冷却设定所需的学习系数。现场应用表明:基于十万块历史带钢冷却数据驱动的模型参数即时自适应设定算法可增强卷取温度模型对带钢头部冷却的预设定能力,学习系数即时自适应设定能力随着内存中保存的历史带钢冷却数据的多样性和检索出的相似卷数量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板带事业部卷板作业区的步进式加热炉的装钢工艺流程、技术改进措施和稳定性以及基本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下游轧钢工序的快节奏轧钢,提高机时产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强钢S700MC在用户使用时出现的3种不同开裂情况的质量问题,检测分析了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优化卷取温度、调整圆盘剪刀间隙、修磨主刺,S700MC钢使用过程中反馈良好,无任何剪切、折弯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Nb、V、Ti等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合理的控轧控冷的轧钢工艺,优化精轧机组的负荷分配,高精度的轧钢设备管理,细晶强化、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1.2 mm 700L汽车用钢在1780半连轧生产线的成功开发。1.2 mm 700L板轧制负荷合理,轧制稳定,板形良好,性能优异,实现了以热轧代冷轧,满足了汽车行业高强度、复杂变形和低成本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客户对宽度指标的要求,对承钢1780生产线宽度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采用粗轧下表面高温计,并且设计板坯出炉温度预测模型,减少因板坯温度不准对宽度控制的影响。通过在加热炉前安装板坯测宽仪和优化宽度控制策略来减少因板坯宽度不稳定对宽度控制的影响。对立辊短行程控制曲线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带钢头尾宽度问题;对大量带钢精轧宽展数据进行研究,提出针对不同规格带钢的宽展控制方案。经过研究和优化使成品宽度的波动明显变小,成品宽度在+0~9mm内的命中率达到96%以上,工序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提高了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反映精轧轧制参数和微观组织转变对终轧温度的影响,利用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技术建立了热焓修正系数预报网络作为终轧温度长继承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热焓形式的导热偏微分方程建立了带钢终轧温度计算模型,并对带钢在辊缝变形区产生的变形功、摩擦功、与工作辊的接触导热以及机架间冷却换热进行了模型描述;然后从温度与热焓之间的转换关系入手,确定将精轧区域热焓修正系数作为终轧温度模型的自适应参数,并利用复合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由19个输入节点,20个RBF隐含层节点,20个Adaline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节点构成的热焓修正预报网络。结合现场数据,描述了该预报网络训练样本的构成、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同时给出了典型的网络参数和网络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不断提出新的限制。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能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约和利用有限的能源,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储能。本文对各种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做出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轧机刚度、轧机间隙与轧机稳定性的关系,了解到调节轧机间隙量可提高轧机稳定性。轧机间隙量包括垂直间隙的16个接触面和水平间隙的16个接触面,只有保证这32个接触问隙全部在合理范围内,轧机的稳定性才会有所提高。通过建立数据化的轧机间隙、轧机刚度与轧机稳定性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修正间隙量,达到监控轧机间隙、提高轧机稳定性的目的,为批量生产薄规格带钢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标中低合金耐低温冲击Q550E高强钢板的性能要求,发挥承钢自身钒钛优势,采用先进的V、Nb、Ti复合微合金强化设计思路,并对现有TMCP工艺优化,同时制定质量控制点要求。试制成品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的Q550E,其中屈服强度700~740MPa,抗拉强度达765~810MPa,-40℃夏比V型冲击功≥75.61J。热轧卷板Q550E的成功试制,为高强度级别的低合金结构钢板Q690E提供了试轧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承钢公司1780热连轧生产线极薄规格1.4 mm厚度花纹板的开发情况。通过采用上辊压花纹辊、开发精轧花纹辊清零模式和卷取卷径计算输入模式程序、提高轧线稳定性、优化精轧花纹板轧制时负载分配、优化卷取参数、提高卷形质量等方法,成功轧制了1.4 mm花纹板,并具备了薄规格花纹板批量生产能力,为承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