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外延片中的杂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5类掺杂源影响硅的外延片中的杂质分布。主掺杂质控制外延层的杂质浓度,决定外延层的电阻率。固态外扩散、气相自掺杂和系统自掺杂影响衬底界面附近的外延层杂质浓度的深度分布。该文介绍了此3类掺杂源的掺杂过程和抑制方法。金属杂质在外延层中对器件有害,防止沾污和使用吸杂技术能降低金属杂质在外延层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形成SIMOX结构的PIII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形成SIMOX结构的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的新技术.与传统的离子注入相比,这种新技术具有高离子束流,大面积离子注入,极短的注入时间和低成本等优点.实验中,衬底硅片浸没在高离子密度的氧的等离子体中.在衬底所加的负高压的作用下,氧离子直接注入硅片之中.我们研究了PIII的工艺条件,用PIII制得了具有20到50nm厚的顶层硅层和20到50nm厚的氧化硅埋层的超薄SIMOX硅片,并用RBS、XT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在检测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时,不同研磨倾斜角度对扩展电阻量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SEM、TEM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硅片背面的机械损伤(包括软损伤)和多晶硅的晶格结构,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晶格结构和缺陷的演化,探索了吸杂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技术能减少S坑密度,提高硅片生产寿命,对金、铜等金属杂质有吸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扩展电阻技术对半导体硅、硅基材料进行测试分析 ,从而用以开发新材料和评估材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硅中的缺陷和硅片热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术了近年来着重研究的COP、LSTD、FPD和BMD等硅中的微缺陷。介绍了硅片在氢或氩气中高温退火对消除硅中微缺陷,提高GOI合格率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硅片的高温退火是提高硅片质量的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选用不同薄层修正方法对扩展电阻测试数据进行修正 ,而获取正确的扩展电阻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利用硅中产生热施主的退火,结合磨角和扩展电阻测试,用硅片的电阻率变化的纵向分布,来间接发表征硅片中的氧的深度分布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晶硅吸杂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淀积在单晶衬底上的多晶硅层的吸杂能力。研究显示多晶硅还存在两种吸杂的效能:一是能增强内吸杂;二是即使多晶硅在工艺流程中耗尽,在衬底中产生的层错和位错会继续起着吸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闵靖 《集成电路应用》2003,(2):61-65,70
主掺杂质、固态外扩散杂质、气相自掺杂质、系统自掺杂质和金属杂质等五类杂质源是外延层中的常见杂质。主掺杂质决定外延层的电阻率。固态外扩散、气相自掺杂和系统自掺杂影响衬底界面附近的外延层杂质浓度的深度分布。金属杂质在外延层中对器件有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掺杂源的掺杂过程也给出了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