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滚圈处筒体的变形及力平衡条件,建立了计算滚圈与筒体间接触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斜压状态下托轮滚圈多体接触模型的特点,开发了斜压接触下托轮滚圈有限元建模程序,该程序适用于任何载荷、载荷比、偏斜角下托轮滚圈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应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了托轮与滚圈多体接触的有限元计算方案,通过计算,得出了托轮与滚圈的应力及变形情况。通过对滚圈的变形椭圆度和内、外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滚圈的变形椭圆度和内、外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随支承载荷、载荷比、托轮偏斜角的变化公式。  相似文献   
2.
回转窑设备维护理论是回转窑管理与维护的依据,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回转窑设备维护理论主要包括回转窑力学行为分析、回转窑运行轴线检测与调整、回转窑主体部件健康状态建模三个方面。在分析国内外在这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回转窑设备维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NK-HITEN610U2钢板材料的化学成分、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结构拘束度三个方面分析评定了其焊接接头产生冷/热裂纹的倾向,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非连续接触下筒体-滚圈接触压力的计算模型,得出了滚圈弯矩及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应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建立了滚圈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通过调窑,将滚圈的最大支承载荷控制在2500kN以内,能显著提高滚圈的疲劳寿命;在传统设计中,将滚圈支承角定为30°不合理;存在一个最佳滚圈支承角,此时滚圈疲劳寿命最大。  相似文献   
5.
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回转窑内物料颗粒的运动特点,推导了颗粒团在贴壁运动过程中的非稳态导热系数及界面处的接触传热系数,进而得出了物料与封盖窑壁间的换热系数;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回转窑的传热数学模型。计算表明,未考虑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时,物料温度偏低;温度越高,强化效应对物料温度的影响越大;考虑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有利于提高回转窑煅烧熟料的质量和热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筒体跨间载荷在轮带处筒体横截面产生的剪力流特性及轮带处筒体的变形与平衡条件,建立了计算轮带与筒体间接触角及接触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变载荷及变间隙条件下轮带与筒体的接触角及筒体对轮带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支承载荷增加,轮带与筒体的接触角和最大接触压力均基本按线性关系增大;间隙越大,接触角愈小,单位接触面上的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7.
扼要介绍了低速重载闭式大齿轮传动的应用和特点,详细分析了这种大齿轮类型的选择和直径大于1m时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耦合工况下回转窑热工过程综合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回转窑的结构特点及物料运动特性出发,针对回转窑热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对流、辐射、传导多种热交换方式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应用区段法建立了反映回转窑热工过程特点的综合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大部分区段烟气、料床、窑壁温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烟气温度高于料床、窑壁温度;在距窑头约10 m处,烟气温度达到最高值1 524℃,随后烟气温度沿轴向下降,到窑尾,烟气温度下降到最低值383℃;料床温度随窑体转速的增加而减低,温度愈高,窑体转速对料床温度的影响愈显著。  相似文献   
9.
齿轮组合圆柱面过盈配合联接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和论证齿轮组合圆柱面过盈联接的特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多体接触体系的系统分解法,并据此法将回转窑这个接触大体系分解成筒体与滚圈接触体系、滚圈与托轮接触体系、托轮与托轮轴接触体系。通过在托轮与托轮轴的过盈配合面上设置接触单元,对托轮与托轮轴接触体系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出了托轮、托轮轴易损部位的力学特征,这些特征为评价托轮、托轮轴的力学状态提供了定量的指标,为回转窑的预知维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