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20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实现废石和固结粉胶凝材料在金川矿区充填采矿中的应用,首先开展了不同配比废石—棒磨砂混合骨料粒径级配分析,获得废石与棒磨砂配比为4∶6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为0.635和泰波幂指数n为 0.591;然后,针对废石含量为10%~50%的混合骨料,分别开展了添加和不添加早强剂的固结粉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随着废石含量增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当废石含量为40%,料浆浓度为 79%~81%时,不添加早强剂的固结粉胶结充填体3、7、28 d平均强度分别达到1.23、3.79、5.98 MPa,其早期强度低于矿山设计强度;添加早强剂时,胶结充填体3、7、28 d平均强度分别达到1.55、3.34、6.46 MPa, 满足金川矿区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作业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要求。由此确定,胶砂比1∶5、废石∶棒磨砂4∶6、浓度79%~81%、添加1%早强剂的固结粉胶凝材料混合骨料可在金川矿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钢铁矿全尾砂充填采用水泥胶凝材料成本较高的问题,司家营铁矿南区利用当地固废资源开发低成本矿渣基胶凝材料,并在满足矿山充填要求的前提下,对充填料浆配比进行优化,以期进一步降低充填成本。首先对尾砂、矿渣等材料进行物化分析及料浆级配分析;其次在前期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和基础分析确定矿渣基胶凝材料优化配比为生石灰6%、脱硫石膏2%、熟料4%和矿渣微粉88%;最后以确定的矿渣胶凝材料进行料浆配比试验,并以单位充填成本为优化目标,以充填体强度、料浆工作特性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满足充填强度及料浆工作特性要求的最低成本方案,即采用矿渣基胶凝材料、胶砂比为1∶8、料浆浓度为70%,充填材料成本为112元/m3,并进行验证试验,均满足矿山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HSDPA的发展背景,针对HSDPA的主要技术特点,依据市场发展规划、用户需求等方面对HSDPA部署进行探讨,并对HSDPA的覆盖与容量方面进行规划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震源在振动器提升后链条与销轴的断裂问题,应采用等张力原理对链条提升机构进行改进设计。经野外实践证明,这种机构基本上能够满足野外工作的要求。本文对目前所采用的机构形式可能存在的改进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疆水泥厂3号干法烧煤窑外分解工艺线采用一台Φ3.0×9.0m的圈流中心传动边缘卸料的生料磨机。由于工艺上种种因素,自投产至1989年,磨机台时产量一直未能达到设计的要求,电耗、生料的成本均较高。从1990年后,我们在保证生料出磨细度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台时产量的方法,如大幅度地降低入磨物料粒度,合理选用研磨体级配等,使其台时产量逐年提高。1992年通过改造磨内隔仓板,增加磨内通风,改善了工艺状况,当年的5、6、7三个月的平均台时产量达到70.19t/h,比往年(即1988年)最高台时产量提高了16.7%,单位  相似文献   
6.
DEC服务器是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生产的计算机产品,1993年投放市场,其性能介于微机和工作站之间,我们主要用于CAD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这里首先简单介绍硬件设备,再对我们接触较少的磁带机和HMCAD、VPmax NT软件进行介绍,最后说一下系统特点及应用。 硬件和软件  相似文献   
7.
高谦 《水泥》2004,(2):28-30
我厂有2条60m干法带余热发电中空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在窑内耐火材料合理选择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窑系统提高运转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液压缸的工况错综复杂,为了确保液压缸的正常运行,寿命预测系统采集了大量数据以获悉液压缸的寿命状况。针对液压缸监测信号噪声大、单一分类器分类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液压缸寿命预测方法。利用DAE算法对噪声数据进行重构,以完成数据的特征提取;利用BP神经网络对数据中各特征子集进行分别训练构成弱分类器,然后采用Adaboost算法对弱分类器进行加权合并成强分类器以实现数据的特征选择。通过实验验证,提出方法可有效提高液压缸的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Based on Biot's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a cavity,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scattering around a cavity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il are obtained using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s. The Cauchy type singularity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is discu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erties of soil mass and incident field on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ound a cavity is analyzed. Our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solu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 as well as the pore compressibil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 With increased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1.87 to 3.42 and the scattering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ith decreased index of soil mass compressibility,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its maximum reaches 3.67.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1.64 to 3.49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0.18 to 0.46 with decrease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充填体强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准确评价和预测充填体强度,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利用实验室做的18组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建立了充填体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5-7-1网络模型结构(输入层为5个神经元,隐含层为7个神经元,输出层为1个神经元,输入为胶砂比及各胶凝材料掺量,输出为充填体28 d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于充填体的强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建立的网络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训练精度高,对充填体强度的预测结果与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