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混合稀土氧化物坩埚的制备及其在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中作为金属接收器的使用效果。讨论了此材料在熔融稀土金属和熔融氟化物电解质中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绝缘性。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加速四化造设,包头冶金研究所自一九七○年以来对某些稀土金属六硼化物的制备、成材、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成动地试制出不同纯度(99%~99.99%),不同规格(粉状、棒状、异型块)的单一稀土金属六硼化物(LaB_6、CeB_6、PrB_6、NdB_6、SmB_6、EuB_6和GdB_6)、六硼化镧单晶体以及稀土金属硼化物复合体(LaB_6—BaB_6,EuB_6—LaB_6等)。稀土金属六硼化物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电子逸出动低、挥发性小、抗中毒能力强、耐离子轰击能力强,反射能力强以及中子吸收截面大等优异性能,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LaB_6单体以及其复合体已成为令人满意的阴极材料,被用在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中;SmB_6和GdB_6作为辐射防护屏和控制棒材料应用在原子反应堆中;SmB_6是一种优异  相似文献   
3.
由于制备特种合金和其它用途增加了对稀土和钇金属的需要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稀土与钇金属在商品金属中的地位。本文是美国矿务局分别就氯化物料和氧化物料进行熔盐电解制备单一稀土金属、钇金属和混合稀土金属发表的评论文章。其中也包括了熔盐电解法制备钇金属与稀土金属的合金以及钇金属的电精炼。特别注重的是电解中遇到的问题及技术发展中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X射线衍射动力学理论研究As~+注入S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DCD法测量了注入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e14~3e16cm-2,退火温度为500~700℃的As+注入Si<111>的Rockingcurve.在建立台阶模型和分布函数的基础上,用XRD动力学理论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曲线,得到晶格应变随注入深度的变化,以及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恢复情况.实验发现,剂量为1e16cm-2、600℃退火,Rockingcurve出现双峰,说明有固相外延层形成.剂量大于1e15cm-2,呈现了非晶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晶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相同注入能量、不同注入剂量的As+/N2+组合离子注入Si的衍射曲线,借助X射线衍射的运动学理论和离子注入的多层模型,对衍射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晶格应变随注入深度的分布及辐射损伤分布.在500~900℃下进行等时热退火,对辐射损伤经退火的晶格恢复进行了研究.用LSS理论计算了同样注入条件下的杂质浓度分布,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汽油组分辛烷值调合特性以及感铅性的讨论,提出了调合汽油辛烷值预测公式,并对石油一厂成品汽油的调合比及加铅量进行了优化计算.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产从工业使用量的观点,混合稀土金属是最重要的稀土金属。主要由于在改进钢铁性能方面增加了混合稀土金属的应用。因而自1970年以来,对这种金属的生产和它的销售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估计在1972年生产和销售了150万磅纯混合稀土金属。当时对混合稀土金属和它的合金的需要是每年几千吨,而过去每年不超过几百吨。西德、奥地利、日本、英国和巴西  相似文献   
8.
马东兴  高雅君  赵旭东 《安徽化工》2021,47(3):61-63,65
碳纳米管是长径比可达103~106一维量子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常用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热解聚合物法、气体燃烧法和激光蒸汽法等.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探究以木屑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最佳方案,研究了反应基底、反应温度、原料配比、N2气流速等对产物碳纳米管形貌及产率的影响,寻求更高效便捷提高碳纳米管性能与产率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小麦麸皮低聚糖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150℃以上不同温度下的麸皮预处理条件和木聚糖酶添加量、酶解p H、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小麦麸皮中木聚糖溶出量的影响,并研究了糖液脱色工艺中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150℃以上酸性条件蒸煮的最佳工艺为:乙酸添加量为麸皮干重的0.15%、蒸煮温度160℃、蒸煮时间20 min,在此蒸煮条件下,可溶性戊聚糖得率最高,达到麸皮干重的15.5%,色泽较浅,有害物质糠醛含量较少。木聚糖酶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木聚糖酶添加量0.20%、酶解p H值5.0、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5℃,在此酶解条件下,可溶性戊聚糖溶出率为27.70 g/L。活性炭脱色最佳工艺参数为:活性炭添加量6%、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50 min,在此脱色条件下,糖液脱色率达到97%,脱色过的糖液颜色澄清。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成本低、效率高,对小麦麸皮低聚糖的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低聚木糖的主要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综述近几年来低聚木糖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低聚木糖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