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控制棒组件在事故工况下的落棒时间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控制棒组件下落过程中弹性结构会与流体发生耦合作用并引起结构的横向振动,较大的横向振动位移会导致控制棒组件与导向管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并影响落棒过程的计算。为了研究落棒过程中的流致振动及摩擦作用,本文将对落棒过程中的流体-结构横向耦合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将控制棒与导向管视为弹性体建立了流体-结构横向耦合振动方程,然后将流体力按性质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了不同导向管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落棒过程中的摩擦力并不为零,而且地震工况下的摩擦力较大。本文对落棒过程中的流体-结构耦合作用的分析是合理的,可为现有落棒分析模型起到进一步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压水堆燃料棒在轴向流作用下的随机振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在轴向流作用下压水堆燃料棒随机响应的纯理论分析方法。将流体力考虑为沿燃料棒轴向位置的脉冲随机荷载,结合模态分析技术,从功率谱分析法推导出燃料棒振动均方根响应的表达式。提供了一套不依赖燃料组件流致振动实验的纯理论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等效流速、湍流强度、相关长度系数等几个主要流场参数对结构均方根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模型的精度满足工程分析要求,燃料棒响应随等效流速、湍流强度和相关长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响应对于等效流速和相关长度系数的变化较为敏感,而与湍流强度呈线性变化关系;在压水堆运行中的燃料棒均方根幅值约处在μm量级。  相似文献   
3.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机组的成功建成,表明我国已基本具备300MW一个标准环路的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能力.本文回顾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设计过程中在设计管理、设备采购和设计技术引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认真反思,找出与核电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便今后努力改进和提高设计技术水平,在电站运行期间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定位格架与子通道压力损失的准确预测对定位格架和压紧系统设计以及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定位格架结构识别,研究了典型定位格架子通道划分依据,重点研究了定位格架压力损失与子通道压力损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子通道内各设计特征,包括不同设计的弹簧、刚凸、搅混翼、导向翼、条带等引起的压力损失特点。通过对子通道内各设计特征进行合理简化与抽象,以经典水力学阻力结果为基础,等效为圆管内具有一定倾角的平板,从而建立了子通道压力损失预测模型,进而建立了定位格架压力损失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准确预测试验值。  相似文献   
5.
先进压水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用户对下一代轻水堆的要求,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针对先进压水堆的关键技术,我国十多年来进行了多项专题技术攻关,本文介绍了我国在先进堆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所致得的进展,并对这些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上的加速度计是用于监测燃料组件运输过程中的异常冲击。加速度计的跳离表示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燃料组件产生损坏的载荷。近年来,国内核电站发生多起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加速度计跳离事件。发生运输容器的加速度计跳离事件后,需对事发燃料组件的机械完整性以及可用性进行评估,并判断其是否可入堆使用。本文在对加速度计的作用原理及加速度计跳离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加速度计跳离事件的通用处理方法。利用该通用处理方法对某核电站近年来发生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加速度计跳离事件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得到了业主的采纳。本文中提出的加速度计跳离事件通用处理方法,可为国内核电站后续加速度计跳离事件的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核电设备国产化中的标准体系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敬才  周跃民 《核动力工程》2004,25(4):289-292,296
法国核电标准体系包括法令法规、基本安全导则(RFS)、RCC系列技术标准及技术文件。RCC标准覆盖了整个核电厂的设计和建造。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标准体系。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采用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是RCC系列标准,其核岛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建造规则是RCC-M。我国核电主管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核电国产化过程中核电标准的相关问题,清楚地了解我国核电标准体系现状;根据ASMEB&PVC和RCC系列标准及我国核电建设的实践,开展编制严谨好操作的国际先进的我国核电技术系列标准工作;根据经验反馈、技术进步、法规修改、安全部门要求等适时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