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0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二硫化碳(CS2)被氧化生成的阳离子自由基,以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获取CS2阳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吸收谱。同时,研究了CS2阳离子自由基损伤生物靶分子的机理,测定了相关的反应动力学常数。结果发现,CS2阳离子自由基能与DNA、dGMP、酪氨酸和色氨酸反应产生新的产物,在CS2对生物靶分子的氧化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2450MHz 连续微波照射 C_(57)BL 小鼠,观察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在功率密度约20、30及37mW/cm~2三种辐射强度下,睾丸周围的温度分別达37.5℃左右、38—39℃及40℃左右。最低辐射强度组动物的染色体畸变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其他两个辐射组,可见到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尤以高强度辐射组为明显。精原细胞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达12.16%及5.45%(对照组为1.26%);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达9.31%及5.28%(对照组为2.56%)。畸变类型主要为染色单体断片、断裂,个别细胞的染色体或个別染色体出现粉碎化。  相似文献   
3.
二硫化碳氧化性自由基对生物靶分子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二硫化碳(CS2)被氧化生成的阳离子自由基,以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获取CS2阳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吸收谱,同时,研究了CS2阳离子自由基损伤生物靶分子的机理,测定了相关的反应动力学常数。结果发现,CS2阳离子自由基能与DNA、dGMP、酪氨酸和色氨酸反应产生亲的产物,在CS2对生物靶分子的氧化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对胎鼠及新生子鼠下丘脑和肝SDH相对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微波辐射对胎鼠及新生子鼠下丘脑和肝琥珀酸脱氢酶(SDH)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度为8mW/Cm~2的微波辐射不论照射胎鼠还是新生子鼠,都能导致下丘脑和肝 SDH 相对活性明显下降;胎鼠及新生子鼠都受照射的小鼠下丘脑和肝 SDH 活性下降最多。肝 SDH 活性比下丘脑 SDH 活性改变幅度大;胎鼠受照新生子鼠未受照的比胎鼠未受照新生子鼠受照的 SDH相对活性改变幅度小。实验证明,微波辐射对下丘脑和肝 SDH 相对活性的影响比常规致畸试验指标灵敏。实验结果提示,孕妇不宜在较强的微波辐射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出生15天的 C_(57)BL 小鼠接受载波频率为3GHz 的脉冲微波全身照射35天。结果表明,下丘脑线粒体对微波辐射有很高的敏感性。1mW′cm~2照射组,表现为嵴减少、模糊,少数线粒体有嵴消失及外膜破裂。5mW/cm~2照射组线粒体结构改变更明显,以嵴消失和外膜破裂为多。此外还呈现机面内质网扩张、脱粒和多核糖体减少。  相似文献   
6.
成年雄性小鼠46只置于2450MHz(兆赫)的微波远区场中,平行于磁场向量受辐射(腹侧)。两个辐射组功率密度分别为20,32mW/cm~2左右,算得睾丸中吸收比率(SAR)分别为8,12.8mW/g。辐射时间均为30分。另设一对照组。小鼠分批于辐射后1,3,5,9周处死,检查副睾中精子的形态。结果表明,在高强度组辐射后第5周,精子形态异常发生率最高(9.48±4.7%),与对照组(2.2±0.9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显示出初级精母细胞对微波的作用最敏感。在辐射后9周,精子形态异常的发生率(2.75±1.7%)恢复到对照水平。高强度辐射组在辐射后7天,精子形态异常的发生率(4.39±1.62%)也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胖头”状异常型为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弱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着重列述了近年来争议较大的电磁场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结果,并对弱电磁场的作用机制和电磁场的可能促癌机制作了介绍。随着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电磁场的卫生标准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