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事故冲洗因子计算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参照当前国内外常用导则给出的估算事故扩散因子的模式,提出了一套估算事故冲洗因子的确定论模式与概率论模式,并根据我国东部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的实测气象资料,分别估算了事故后各时段(0~8h、8~24h、1~4d和4~30d)的冲洗因子(确定论模式)和事故概率冲洗因子以及相应的沉积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对事故后0~8h时段而言,由确定论模式给出的冲洗沉积外照射有效剂量分别为相应的干沉积外照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2.
参照当前国内外导则给出的估算事故扩散因子的模式,推荐了一套考虑内边界层影响的估算核电站事故概率扩散因子的模式,并尝试提出了一套估算事故冲洗因子的确定论模式与概率论模式,根据我国东部某待建滨海厂址的实测气象资料,分别估算了事故概率扩散因子、事故后各时段的冲洗因子(确定论模式)、事故概率冲洗因子以及相应的各途径剂量。计算表明,①该模式估算的事故概率大气扩散因子是常用模式估算的5.9倍,②对事故后0~8h的剂量言,确定论给出的冲洗沉积外照射剂量是相应的干沉积外照射剂量的5.50倍,保守概率论给出的上述比值为9.56倍(考虑内边界层影响)和56.7倍(不考虑  相似文献   
3.
某滨海核电厂址大气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995年4月至1996年4月在我国东部沿海某待建核电厂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大气弥散试验。主要实验包括百米气象铁塔四个高度整年风、温逐时观测;地面风场、海陆风及内边界层的观测与分析;湍流与扩散参数测量;风洞模拟实验等。在现场实验基础上尝试提出了计算滨海核电厂址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新模型,此模型既考虑了向岸流与离岸流的区别,又考虑了混合层与内边界层、混合释放与扩散参数随陆距变化等诸因素的综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1995年4月至1996年4月在我国东部沿海某待建核电厂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大气弥散试验。主要实验包括百米气象铁塔四个高度整年风、温逐时观测;地面风场、海陆风及内边界层的观测与分析;湍流与扩散参数测量;风洞模拟实验等。在现场实验基础上尝试提出了计算滨海核电厂址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新模型,此模型既考虑了向岸流与离岸流的区别,又考虑了混合层与内边界层、混合释放与扩散参数随陆距变化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又提出了一套估算事故冲洗因子的确定论模式与概率论模式。讨论了事故工况下,内边界层对事故剂量的影响及冲洗沉积剂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土包气带中放射性核素迁移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5,他引:3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开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 3H、6 0 Co、85 Sr和 13 4 Cs的迁移试验 ,在天然条件和人工喷啉条件下共进行了六组试验。通过定期取样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了示踪核素的浓度分布 ;同时为配合迁移试验 ,同步开展了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观测在介绍了试验概况之后 ,分析了作为水分运移示踪剂的3 H的试验结果 ,并与野外现场的和实验室的其它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结果相比较 ,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显示了所建立的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方法的可靠性。核素迁移结果表明 ,试验场址的黄土沉积层对所选用的示踪核素具有强烈的吸附滞留作用。经过二年的试验 ,60 Co和13 4Cs的浓度峰无论在天然条件下还是喷淋条件下 ,迁移距离都不超过 1cm;85Sr的浓度峰在喷淋条件下迁移了约 13cm;在天然条件下迁移了约 2 cm。尽管 60 Co和 13 4Cs被黄土强烈吸附滞留 ,但是 ,试验中发现一小部分60 Co和 13 4Cs迁移速度远高于其浓度峰的迁移。试验中还发现 ,在喷淋条件下 ,85Sr在迁移过程中形成具有不同迁移速度的二个浓度峰。这些发现对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安全评价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开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3H、60Co、85Sr和134Cs的迁移试验,在天然条件和人工喷啉条件下共进行了六组试验.通过定期取样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了示踪核素的浓度分布;同时为配合迁移试验,同步开展了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观测. 在介绍了试验概况之后,分析了作为水分运移示踪剂的3H的试验结果,并与野外现场的和实验室的其它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结果相比较,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显示了所建立的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核素迁移结果表明,试验场址的黄土沉积层对所选用的示踪核素具有强烈的吸附滞留作用.经过二年的试验,60Co和134Cs的浓度峰无论在天然条件下还是喷淋条件下,迁移距离都不超过1cm;85Sr的浓度峰在喷淋条件下迁移了约13cm;在天然条件下迁移了约2cm.尽管60Co和134Cs被黄土强烈吸附滞留,但是,试验中发现一小部分60Co和134Cs迁移速度远高于其浓度峰的迁移.试验中还发现,在喷淋条件下,85Sr在迁移过程中形成具有不同迁移速度的二个浓度峰.这些发现对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安全评价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参照当前国内外导则给出的估算事故扩散因子的模式,推荐了一套考虑内边界层影响的估算核电站事故概率扩散因子的模式,并尝试提出了一套估算事故冲洗因子的确定论模式与概率论模式,根据我国东部某待建滨海厂址的实测气象资料,分别估算了事故概率扩散因子、事故后各时段的冲洗因子(确定论模式)、事故概率冲洗因子以及相应的各途径剂量。计算表明,①该模式估算的事故概率大气扩散因子是常用模式估算的5.9倍,②对事故后0~8h的剂量言,确定论给出的冲洗沉积外照射剂量是相应的干沉积外照射剂量的5.50倍,保守概率论给出的上述比值为9.56倍(考虑内边界层影响)和56.7倍(不考虑内边界层影响),现实概率论给出的比值为1.93倍(考虑内边界层)和11.4倍(不考虑内边界层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