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下文简称“论坛”)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先生的倡导下,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共同发起创立的。论坛学术会议,是以讨论辐射防护热点学术问题为主,并兼顾专题性辐射防护问题的常设性学术会议。其基本思路是:创造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自由讨论的精神,面向辐射防护科学前沿,面向核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辐射防护及其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辐射防护体系建立与完善,不断改进和提高辐射防护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保护人类安全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在研究接尘工人剂量-反应关系时,计算肺内粉尘存留量。由于方法不同,计算结果差异很大,急需实测肺内粉尘存留量的新技术。科思发现电焊工胸部磁强度高于正常人,为这一新技术提供了思路。其后许多学者分别研究了电焊工、煤矿工人、钢铁工人及石棉工人肺磁强度变化情况,认为测定肺磁强度可作为接尘工人剂量反应关系的指标。但尚未见到有关铀矿工肺磁污染水平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放射防护体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线性无阈假设上的现行辐射防护体系对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所受剂量的最小化具有很大的贡献。然而,因为线性无阈意味着不管剂量多么小辐射总是有害的,所以已经引起人们的“辐射恐惧”并因过度审管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作者重温了辐射健康效应的研究结果,包括对辐射工作人员的重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低于目前最大剂量限值(工作人员:50mSv/y,公众成员:5mSv/y)的辐射照射情形下没有明显的有害健康效应的证据,而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些限值在全世界被广泛采用。既然DNA修复、细胞凋亡、适应性反等生物防预机理的存在得到了公认,那么线性假设就不能说成是“科学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着辐射危险的阈效应。为了解决低剂量问题。在新的放射防护体系中应当引入“实际的”阈值或“事实上的安全剂量”概念。“实际的”阈值可定义为某一剂量水平,低于此剂量水平就不会诱发可观察到的放射所致的癌症或遗传效应。除了医疗目的有意照射以外,如果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从受照中得不到利益,则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实际的”阈值之下。假设目前的剂量限值低于“实际的”阈值且没有“辐射损害”,那么对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就不需要“正当性”和“最优化(ALARA)”原则。这样一来,允许以对社会的利益抵销对个人的辐射损害的“正当性”伦理学问题也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且,用健康和安全换取经济利益的“最优化”的伦理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引入“实际的”阈值概念的方法才能使辐射防护体系建立在面向个人的理念上,并且满足21世纪伦理学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1958~2001年江西E铀矿矿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江西E铀矿矿工1958~2001年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肺癌死亡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肺癌的标化死亡比与一般人群相比具有显著升高,并与氡子体累积暴露量之间的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表明该矿矿工肺癌超额死亡与氡子体累积暴露量有关,这一结论与湖南A矿第Ⅱ阶段调查及法国的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前言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着手对其现行建议书(ICRP 60)进行修改.几易其稿,于2004年5月在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第11次大会(西班牙)上公布了其建议书的最新草稿,并广泛地征求意见,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由于有关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和各个国家都是以ICRP的建议书作为制定各自辐射防护标准的基础,所以,草稿公布以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辐射防护界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ICRP所推荐的危害指数方法对743矿1963—1989年建矿27年来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其危害指数为25.14年/1000人年,接近ICRP所认为的一般铀矿山危害指数为30—50年/1000人年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7.
肺纤维化的关键是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肺纤维化是肺是显著病理学特征。我们研究了铀矿样粉GBW04104处理过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测定培养的成纤维细胞^H和^14CTdr的掺入量和培养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并与国产标准石英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联邦机构负责制定辐射防护计划的国家政策和实施目标。国家政策确立了既能使社会实现辐射的有益利用,同时又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潜在辐射危害的审管体制。联邦机构面临的挑战仍然是围绕在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中作出决定,要求联邦机构所支持的研究团体为辐射防护政策的决策过程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进一步的挑战是考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的思想,ICRP和NCRP集中了该领域的最优秀技术人才研究最新的科学资料,为建立全面的、连续的辐射防护计划提供建议。科学研究的固有不确定性以及ICRP和NCRP模型与建议的保守性应当是透明的和进行交流的,因为在制订以业绩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与辐射防护政策时,确定不确定度水平和社会可接受的保守程度既是对联邦机构的挑战,也是联邦机构的责任。只有通过联邦政府公开、广泛和民主的过程,才能制定充分的辐射防护政策,建立公众信任,使辐射防护专业人员充分履行和运用这个政策,达到社会平衡。  相似文献   
9.
放射防护体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线性无阈假设上的现行辐射防护体系对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所受剂量的最小化具有很大的贡献。然而,因为线性无阈意味着不管剂量多么小辐射总是有害的,所以已经引起人们的“辐射恐惧”并因过度审管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作者重温了辐射健康效应的研究结果,包括对辐射工作人员的重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低于目前最大剂量限值(工作人员:50 mSv/y,公众成员:5 mSv/y)的辐射照射情形下没有明显的有害健康效应的证据,而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些限值在全世界被广泛采用。既然DNA修复、细胞凋亡、适应性反等生物防预机理的存在得到了公认,那么线性假设就不能说成是“科学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着辐射危险的阈效应。为了解决低剂量问题。在新的放射防护体系中应当引入“实际的”阈值或“事实上的安全剂量”概念。“实际的”阈值可定义为某一剂量水平,低于此剂量水平就不会诱发可观察到的放射所致的癌症或遗传效应。除了医疗目的有意照射以外,如果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从受照中得不到利益,则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实际的”阈值之下。假设目前的剂量限值低于“实际的”阈值且没有“辐射损害”,那么对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就不需要“正当性”和“最优化(ALARA)”原则。这样一来,允许以对社会的利益抵销对个人的辐射损害的“正当性”伦理学问题也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且,用健康和安全换取经济利益的“最优化”的伦理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引入“实际的”阈值概念的方法才能使辐射防护体系建立在面向个人的理念上,并且满足21世纪伦理学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核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核技术视为科技制高点,并进行大力开发应用。通常人们将技术划分为核武器技术、核能技术和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