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全自动合成模块,合成临床使用的11 C-Raclopride。用11 C-Triflate-CH3通入含10μL的0.5mol/L氢氧化钠的去甲基Raclopride的200μL的丙酮溶液中,常温反应1min,经半制备HPLC分离,收集粗产品,再经固相萃取,用1mL乙醇淋洗SEP-PAK C-18柱,收集淋洗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即得可供注射的11 C-Raclopride。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碱的量(1~50μmol)对标记率影响不大,但影响了C-N甲基化的副反应产物比例。合成时间为28min,前体用量为0.1~0.4mg,合成效率为(55.1±8.4)%(n=40),放化纯度大于99%,放射性浓度为370~550 MBq/mL,乙醇浓度低于10%,比活度为1.73×1014 Bq/g,产品无菌、无热源符合要求。采用11 C-Triflate-CH3为标记前体,经国产商品化模块全自动合成的11 C-Raclopride的质量满足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氟多功能模块合成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8F-FTHA用于临床研究.以苄基-14-(R,S)-对甲苯磺酰基-6-硫代十七烷酸酯为前体,在氟多功能模块上经亲核反应、水解及HPLC纯化,最后经固相萃取,得到18F-FTHA.研究其在正常NH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及正常SD大鼠Micro-PET显像.结果显示,18F-FTHA不校正合成效率为10.6%,合成时间为50min.18F-FTHA的放化纯度为99%,体外稳定性良好.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60 min心肌摄取为19.04 ID%/g;心与肝放射性摄取比在60~90 min达到3~6倍;Micro-PET心肌显像清晰.结果提示,国产氟多功能模块合成18F-FTHA耗时短,放化纯度高,其质量符合氟-18药物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11C标记(-)间羟基麻黄素(11C-(-)HED,11C-HED)是一种交感神经系统显像剂,可用于心肌和肾上腺肿瘤的显像。碘代甲烷与(-)间羟胺直接甲基化反应,生成11C-HED,经HPLC梯度淋洗纯化;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在11C-HED中添加前体后对心肌摄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碘代甲烷作甲基化试剂可减少副反应,分别用含3%乙醇和10%乙醇的0.24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梯度淋洗,能有效去除前体间羟胺,同时放化纯度从93.2%提高到98%。11C-HED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表明,注射含2 mg/kg前体间羟胺的11C-HED后,30 min时心肌摄取明显降低,而肾上腺摄取增高。Micro PET显像证实,注射11C-HED后正常心肌显像,但加入前体后心肌摄取降低,清除加快。以上结果提示,分别用含3%和10%乙醇的0.24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梯度淋洗可提高产品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在11C-HED中加入前体间羟胺后对心肌摄取明显降低,而肾上腺摄取增高。  相似文献   
4.
对24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直肠、结肠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显像研究,评价18FDG-PET对大肠癌诊断、分期及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表明:2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癌,23例局部18FDG摄取增高(SUVmax=7.09±3.26,2.98~12.2)。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5%(23/24),假阴性1例,8例远处转移全部检出;对于单纯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0%(8/16),特异性为100%;改变了33%(8/24)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18FDG-PET对大肠癌原发病灶诊断其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鉴别原发病灶早期局部侵犯程度作用有限;18FDG-PET对于淋巴结、肝、骨骼等远处转移探测效率高;18FDG-PET对大肠癌的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蓝染法9、9Tcm-右旋糖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淋巴核素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对31例cN0期口腔鳞癌(OSCC)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淋巴结常规病理、连续切片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IHC)检测,评价淋巴核素显像对cN0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意义。结果表明,蓝染法、γ探测、SPECT淋巴显像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出25(80%)、31(100%)、30(96.5%)例,SPECT检测出1例对侧SLN,6枚/8枚SLN转移阳性淋巴结位于SPECT显示的最热点/次热点,连续切片及IHC检测出常规病理与SPECT核素显像不能显示的2枚微转移淋巴结。因此,前哨淋巴结核素显像能有效地检测出cN0期口腔癌患者SLN,避免对侧SLN的遗漏。热点与次热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能反映大多数cN0期口腔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核素显像难以显示微小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对24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直肠、结肠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显像研究,评价18FDG-PET对大肠癌诊断、分期及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表明,2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23例局部18FDG摄取增高(SUVmax=7.09±3.26,2.98~12.2)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5%(23/24),假阴性1例,8例远处转移全部检出;对于单纯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50%(8/16),特异性为100%;改变了33%(8/24)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18FDG-PET对大肠癌原发病灶诊断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鉴别原发病灶早期局部侵犯程度作用有限;18FDG-PET对于淋巴结、肝、骨骼等远处转移探测效率高;18FDG-PET对大肠癌的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球形病灶(直径2~30 mm)位于各种背景(背景与病灶强度之比为0~0.7)中时,PET设备(分辨率3~15 mm)的成像实验。计算模拟图像中病灶的像素最大值、平均值及半高宽,由此探讨球形病灶PET成像的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建立部分容积效应校正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任一分辨率和背景强度,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病灶直径的增大而呈S形增加;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背景强度,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分辨率的增大而呈倒S形减小;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背景强度线性增加,以背景为基点时,高出背景的病灶强度(最大值、平均值)与相应病灶真值之比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对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半高宽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当病灶直径大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与其真实直径很接近,但随分辨率变差,其接近程度也变差;当病灶直径小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基本不再随直径变小而变小,而是基本等于空间分辨率,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18FDG-PE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经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进行^18FDG—PET(^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扫描)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癌术后随访病例19例,以评价^18FDG—PE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8FDG—PET对于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7%(32/33),1例假阴性,远处转移准确率100%(6/6)。对于单纯胃局部(主要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灵敏度55%(6/11),特异性为100%。改变22%(7/32)的患者治疗方案。19例随访病例中7例PET显示阴性,其中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而未见复发。12例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吻合口局部复发3例,骨转移6例。^18FDG—PET对胃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