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984年分枯、丰水期对长江干流及各主要支流进行了大规模采样分析调查。采样点119个,采样介质包括水、底泥、鱼、土壤4种,测量分析项目包括总α,总β,~3H,~(40)K,~(90)Sr,~(137)Cs,U,Th,~(226)Ra,~(210)Po,~(239)Pu共11项。通过调查,对长江水系放射性水平的现状、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有了新的了解。结果表明,各核素均未对长江造成污染,长江水系放射性浓度仍在本底水平。辐射剂量估算表明,长江水系后民经本途径产生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当量仅占该地区天然辐射水平的2%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核工业的一些工艺排气需先经高效过滤处理方允许排入大气。在电子工业的一些元件制作以及某些精密仪器生产的过程中,常要求工作环境高度洁净,引入室内的空气需先经高效过滤处理。目前国内常用的高效过滤材料主要有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简称玻纤滤纸,)超细合成纤维滤布,以及兰石棉滤纸等。从综合性能上看,一般以玻纤滤纸较优。但是,玻纤滤纸也存在严重的缺点,主要是纸的抗张强度较差,在滤器缠制及运输途中滤材易于破损。因此,当前对于玻纤滤纸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是:在保持或基本保持纸的过滤阻力和过滤效率的条件下,设法提高纸的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3.
第十六届核空气净化会议以前称美国核能空气净化会议,于1980年10月20日—23日在加里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召开。会议对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测试,气溶胶过滤,砂石过滤器和电过滤器论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论文包括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废气净化设备再生,惰性气体的分离,密闭通风,碘吸附,核废物碳-14和氚的处理,核标准和安全,欧州和亚州新的空气净化工艺,密闭通风的防火测试,核电站和后处理工厂过滤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主办的全国第二次辐射防护学术报告会于1983年10月7日—14日在杭州举行。参加会议的共110多个单位,22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大会专题报告11篇,军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吴德昌报告了放射毒理学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北京工业卫生实验所付所长魏履新报告了电离辐射剂量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为期5年(1988年1月~1993年1月)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建立一套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本文主要介绍在黄土包气带中核素迁移规律、水分运移行为研究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试验结果,以及试验场址主要特征和开发的核素迁移模式与计算程序. 为开展现场核素迁移示踪试验和实验室核素迁移模拟实验,建立了野外试验场、喷淋试验大厅和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发了现场核素迁移直接测量系统;研制了实验室模拟装置和原状土取样设备.包气带核素迁移示踪试验,从1989年5月开始到1991年8月结束,试验在天然(试验期间年均降雨量为438mm)和喷淋(喷淋强度15mm/d,相当于降雨量5.48×103mm/a)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喷淋强度为0.796mm/d(4号土柱)和0.656mm/d(2号土柱),历时约1年.示踪核素为60Co、85Sr和134Cs(或137Cs).还与现场试验同步开展了试验场水分运移研究,及用3H作示踪剂的水分运移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对85Sr,喷淋条件下2年的现场试验期内,浓度峰迁移了13cm,天然条件下迁移约2cm;在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取样测量浓度峰迁移了8cm.对60Co和134Cs,天然和喷淋条件下2年的现场试验及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其浓度峰位基本未动;现场试验2年迁移不到1cm.说明黄土对Co和Cs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Sr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在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模拟实验中,对3种核素均发现有一小部分迁移得较快;并发现有一小部分在水平方向也能迁移较大距离.(3)在人工喷淋和60Co、85Sr、134Cs混合示踪剂试验中,85Sr迁移出现了迁移速度不同的2个浓度峰,即"双峰现象".此和(2)中所述现象,在低中放废物处置安全评价中有重要意义.(4)60Co、85Sr和134Cs在黄土包气带的分配系数Kd,由现场试验得到的延迟系数Rd推算的结果分别为:8.8×102~1.5×103、0.5~70和1.1×103~1.5×103mL/g,而实验室静态法测量结果分别为:5.4×103、82和7.4×103mL/g;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提示应用实验室静态法测量的Kd时,应考虑特定的场址条件与测量条件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对野外迁移示踪试验结果分析发现,85Sr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延迟系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5)本项目开发的非平衡吸附模式和计算机程序一--NESOR,考虑了核素非平衡吸附和解吸的交换过程,与野外核素迁移试验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6)野外渗流试验表明,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在非饱和流条件下不起导水作用. 本研究提供的技术方法,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不仅可用于废物的地质处置,对地矿、农业、环保、地下水资源研究、示踪技术和工程屏障效能研究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4年是我所对外开放以来,对外学术交流较活跃的一年。接待来访学者8批11人,到国外考察、进修和参加国外学术会议9人。日本金泽大学低水平放射能实验室主任阪上正信(Sakanoue)教授于7月16日来所访问,参观了实验室,作了7个学术报告:环境中超铀元素;现场低水平Υ谱及Χ线萤光分析;环境中氟的测定;~(14)C测量用于环境监测及年代测定;大气及香烟中~(210)Pb及~(210)Po测定;NaI(Tl)探测器对Υ辐射的连续测量;同轴与平面型Ge探测器的应用,并进  相似文献   
7.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为期 5年 (1988年 1月~ 1993年 1月 )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建立一套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 ,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本文主要介绍在黄土包气带中核素迁移规律、水分运移行为研究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试验结果 ,以及试验场址主要特征和开发的核素迁移模式与计算程序为开展现场核素迁移示踪试验和实验室核素迁移模拟实验 ,建立了野外试验场、喷淋试验大厅和环境模拟实验室 ;开发了现场核素迁移直接测量系统 ;研制了实验室模拟装置和原状土取样设备。包气带核素迁移示踪试验 ,从 1989年 5月开始到 1991年 8月结束 ,试验在天然 (试验期间年均降雨量为 4 38mm)和喷淋 (喷淋强度 15mm/ d,相当于降雨量 5.4 8× 10 3 mm/ a)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 ,喷淋强度为 0 .796 mm/ d(4号土柱 )和 0 .6 56 mm/ d(2号土柱 ) ,历时约 1年。示踪核素为 60 Co、85Sr和 13 4Cs(或13 7Cs)。还与现场试验同步开展了试验场水分运移研究 ,及用 3 H作示踪剂的水分运移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对 85Sr,喷淋条件下 2年的现场试验期内 ,浓度峰迁移了 13cm,天然条件下迁移约 2 cm;在 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 ,取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辐射防护学会邀请,美国著名辐射防护专家麦尔利·埃森伯德(Merril Eisenbud)教授于1980年10月10日至24日来我国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访问。埃森伯德教授现任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研究实验室主任,并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辐射专家咨询组成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