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排队模型的软件性能测试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排队模型的仿真建模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测试框架。针对该框架,提出了一种仿真模型参数估计算法。从而能在少量真实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产生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仿真数据。该框架在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工程总中心结算系统性能测试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3.
轮胎用防老剂的技术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对BitTorrent(BT)类型的P2P系统进行了建模与性能分析。详细地分析了系统中的peer行为。考虑到文件片段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peer模型和seed模型以及文件片段模型、感兴趣与阻塞模型、peer选择模型等。对peer在BT子系统中对邻居peer的感兴趣概率、被邻居peer阻塞的概率以及选择上传peer的概率进行了分析。应用这个模型对peer的上传行为发生的概率与BT子系统peer总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上传行为发生的概率随着BT子系统peer总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之目的在於依據創意性設計方法,進行八連桿型金屬罐擠壓機之構造合成,以設計出所有具三重肘節效應之新型機構目錄.除此之外,並依據機構目錄,進行尺寸設計,並以軟體模擬加以驗證.  相似文献   
6.
对倾斜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输送带的最大挠度与最小张力的分析计算是根据荷载沿水 平跨度均匀分布的悬索进行的,从而推导出最大挠度与最小张力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8.
关于互参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曾斌礼曾对特殊情况,即二支电极的响应斜率(包括正负号)相等的情况下作过讨论。下面我们就一般情况,即响应斜率不等、离子价态不同的互参电位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作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弧形导流板厌氧/限氧混合液半循环反应器,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泥减量效果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污泥混合液的循环速度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且污泥减量反应器的较佳运行条件为:循环速度为0.2 m/s,限氧区DO为1.0 mg/L,HRT为8 h。将减量反应器嵌入A/O脱氮系统的污泥回流旁路,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连续流试验。嵌入减量反应器前后,A/O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相差不大,对TN的去除率增加,对TP的去除率受排泥量减少的影响而略微下降。嵌入减量反应器后A/O系统的污泥产率为0.23 gMLSS/gCOD,较对照系统减少约34.0%,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平均值提高了约5.6%。经分析,污泥减量反应器的污泥减量机制主要为解偶联作用,其次为污泥在缺乏营养物时进行的代谢衰竭与溶胞。减量反应器中特殊的厌氧/限氧混合液循环,可使其在相对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就能取得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雷杰添 《中国锰业》2010,28(4):47-49
叙述了中深孔留矿法在广西大新锰矿的应用。分析中深孔留矿法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与浅孔留矿法相结合进行采矿。通过实践,此法充分发挥了中深孔留矿法与浅孔留矿法各自的优点,提高了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