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两端固支梁为模型,用分析和实驗方法討論了梁在自由振动过程中与带間隙的支撑碰撞的动力效应。目的是探討碰撞对梁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响应的影响。实驗分別用了一个、两个和三个支撑板以及四种不同尺寸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位置是可調节的,支撑板与梁之間的間隙在0.25~1.00mm范围內改变。主要做了单边碰撞实驗,对双边碰撞实驗做了初步观察。实驗結果表明:梁的基阶振动頻率接近单跨梁的基阶固有頻率,但碰撞作用使基阶振动頻率明显地提高了。碰撞引起了許多高頻成分。最后,以梁中点初位移与間隙尺寸之比为参数給出了基阶頻率的变化曲綫,第一次碰撞开始的时間、第一次碰撞的持續时間的变化曲綫。对測得的位移响应时程曲綫进行了Fourier分析,并給出了离散譜綫。分析給出了中点有一个刚性支撑的碰撞結果,与测量結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核电厂地震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景丰 《核动力工程》1996,17(3):193-198
扼要地概述了核电厂结构、系统和部件的地震分析全过程,包括厂址地震载荷的确定,分析系统的划分,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分析、处理等。对其中主要环节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述。此外,简要介绍了地震载荷与其它载荷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1981年8月17—2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六次反应堆结构力学国际会议。(The 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Mechanics inReactor Technology)参加会议代表约900人,他们是来自30多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会议共收到文章800多篇。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这个国际性的专业学术会议,教育部华中工学院一人、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两人,另外,台湾省清华大学一人。他们都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并同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4.
1981年3月19日召开了关于浜冈核电站增建3号机组问题第二次公开讨论会。关于“核电站对假想巨大地震的抗震性”成了主要议题。作为世界上著称的多地震国家的日本,不仅围绕着核电站安全性的某些问题,尤其对抗地震问题的争论必然很大。现状是持不同观点的人根据不同的数据认为“即使发生大地震也能经得住”,也有人反对“不、是不安全的”。这些说法是不慎重的,但却变成了只有发生实际大地震才能弄清楚的悬案。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学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11—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核学会所属的反应堆结构力学专业委员会主持,由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筹备、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58人,绝大多数是科研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会议共收到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45篇。这些报告主要是核工业部所属的各研究设计院、所,国内有关的高等学校及其他科研单位提出的,是自1980年11月第二次学术交流会以来两年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因此,它反映了我国反应堆结构力学目前的现状和两年来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热交换器的模拟体对传热管的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首次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即电涡流探头)直接在水下测得了管子的振幅、自振频率等,并分析了流动参数及结构参数对振动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了可供计算时参考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