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萤石是热液铀矿床的典型“伴生”矿物。它在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铀-钼矿床中分布最广。在这些矿床的侧翼,萤石经常形成脉体的主要部分。工业萤石矿化在每个矿区都富集在一定的标高内,并在许多情况下,到深部变成铀、钨、铜和多金属矿床。然而,利用萤石存在的事实,对于寻找和预测深部铀及其它矿化到目前为止还是困难的,因为在类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阶段也能形成单一的热液萤石矿床。单一萤石矿床的萤石与铀矿床的萤石在外形上没有区别。在铀矿体或近矿晕圈中分布的暗紫色萤石变种是例外,虽然它们在萤石矿床中有时也会见到。  相似文献   
2.
该矿田中热液铀矿床产于中生代花岗岩和下古生界沉积变质岩中,围绕着发育在这些岩石之上的白堊紀红盆分布。对矿床的成矿温度、成矿溶液成分和矿物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并讨论了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按S、O、C同位素资料,花岗岩为S型,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成因;矿源来自围岩。铀的搬运形式,矿前以[UO_2(CO_3)_2]~(2-)为主,矿期以[UO_2(CO_3)_2]~(2-)和[UO_2F_4]~(2-)为主。铀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成矿溶液中络合物的配位体的减少和Eh值的降低。成矿时的物化条件是:温度为98—260℃,深度为1.5—2Km,压力为405—540大气压,pH_(150℃)为7.06,Eh_(150℃)为-0.490V,fo_2≈10~(-37)大气压,∑S为0.159M,∑U为8.7×10~(-4)M。指出发育在铀源体之上的断陷红盆是找寻大气降水成因热液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铀矿化标志是证明在一定地质环境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增高的资料总和,作为可能有铀的工业富集的直接指示。这些标志有:矿石露头,基岩的铀矿化现象,放射性元素(特别是与铀矿化伴生元素的组合)分散晕、分散流、分散区和其在岩石、疏松层、天然水、土壤-植物覆盖层或大气圈中的放射性衰变产物以及可作为铀含量增高标志的放射性测量异常等。  相似文献   
4.
与阿利盖特河流域纳巴勒克和贾比卢卡矿床铀矿化有关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气液包果体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为水相和少量挥发分,并具有不同盐度;第二种类型为水和其它挥发分,含盐度低。α径迹研究的乳胶放射自显影技术1956年已被应用于指示铀矿化、气液包果体形迹和主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用检测在含有气液包果体的石英形成前、形成期和形成后沉淀的沥青铀矿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很早就引起研究矿床的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在地壳中成矿元素迁移及富集条件全面定量研究的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展示了现实的前景。该方法与实验方法相比非常简易,而且在原则上能够研究复杂的多组分体系中的平衡,而该体系的成分接近于天然组分。在四十年以前开始对水体系中平衡的研究,进行热力学计算的初步尝试,地质工作者发生了兴趣。五十年代中期,特别是P.M.格列尔斯的著作出版以后,热力学平衡分析在地球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发展。格列尔斯方法简单,未经物理化学专门技术训练的人也可以掌握,  相似文献   
6.
岩石中玻璃包体是岩浆在结晶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中经冷却而形成的。研究玻璃包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对了解成岩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二二○地区火山岩中石英斑晶及晶屑中的玻璃包体特征和均一温度进行了研究,做了以玻璃包体为依据来推断该地区岩石成因的尝试。一、地质概况一二二○地区位于一中酸性火山岩带的西南段。该地区包括一二二○塌陷式火山盆地及其邻区小盆地。盆地的基底为震旦寒武系的中浅变质岩系和一部分上三迭统至下侏罗统的沉积岩系。盖层为上侏罗统火山岩夹沉积碎屑岩和白垩系砂岩。上侏罗统火山岩为该盆地之主要地层,三所火山岩组又将其分为八层:下部为打鼓顶组的砂砾岩(J_3d~1)、弱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7.
本文证明了酸性岩幸墙为铀-钼矿化的矿后产物。岩墙中的铀矿化与成矿期的铀在晚期热液作用下的再生有关。在内生铀矿床形成条件的研究中,矿化与岩墙的关系问题占有重要位置。对二叠一三叠纪流纹一白岗质次火山岩侵入体中_的铀一铂矿床矿化与被称为晚期岩浆活动的区域性岩墙的关系问题得到了最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二二○铀矿田是受破火山口控制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本文根据该矿田矿物中流体包体特征,均一、爆裂温度及成分数据讨论了成矿温度和沥青铀矿形成的化学环境与沉淀机理。一、地质概况一二二○铀矿田位于某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的西南端,为一大型破火山口。基底为震旦系的中浅变质岩系和一部分上三迭至下侏罗的安源群煤系。盖层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和白垩系砂岩。矿田内还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体,包括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黑云母斑状花岗岩及斜长花岗斑岩等。矿床均分布于盆地边缘。矿化主要富集于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在该矿田发生了三次大的热液活动,第一次是富钠的碱性热液活动,形成了以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其中矿物包体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丰富了火山岩铀矿床的成因理论。现将有关南方几个铀矿床包体研究概述如下。一、681矿床矿床北西部分广泛出露震旦-寒武纪浅变质岩。中部是呈北东向分布的次火山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南西部和南东部为侏罗系上部凝灰岩和隐蔽爆裂角砾岩(图1)。矿床内构  相似文献   
10.
远景矿床     
1978年12月经济协作和开发组织发表了一份报告,题目为“世界铀的远景:国际评价”。这项研究构成了国际铀矿资源评价计划(IUREP)的第一部分。在该报告中,经济协作和开发组织的核能机构及国际原子能机构领导小组介绍了他们对世界“推测资源”的估算。此“推测资源”系指除了1977年12月关于“铀矿资源、生产和需求”报道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