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和分层模型分析成人与儿童对电磁能量吸收的差别。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3GHz微波作用下成人和儿童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峰值SAR和各层组织平均SAR。结果显示儿童的全身平均SAR高于成人,但电磁波在成人体内能量沉积的梯度高于儿童;电特性参数升高使浅表组织SAR增高,深层组织SAR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人体电磁辐射模型和非均匀网络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通过比较人体模型在防护前后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的变化,建立了防护材料对人体防护性能的评价方法。利用此方法,针对不同频率、不同入射角度的电磁辐射,对不同防护材料的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防护材料的防护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屏蔽性能,还与防护方式、照射方式等密切相关。局部防护方式对被防护的器官有良好的防护效果。相对于水平照射,斜向上照射时,防护效果较差;斜向下照射时,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仿真人体电磁模型,计算并比较了E、H二种极化方向和前向、后向、左侧向、右侧向四种照射几何条件下,3GHz微波人体暴露的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器官平均SAR和最大峰值SAR。结果表明,H极化、前向照射几何条件下人体的平均SAR较高,其中眼睛和睾丸的器官剂量最高。上述结果为3GHz微波生物效应的实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